懷孕生產、久坐、愛吃辣...8大原因 讓女人更易得「痔瘡」!美女中醫 教你4 大體型對症養生法!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9-12-06 17:33
  • 更新:2020-01-15 10:16

懷孕生產、久坐、愛吃辣...8大原因 讓女人更易得「痔瘡」!美女中醫 教你4 大體型對症養生法!

(圖/shutterstock)

                                                                         

「每次上廁所屁屁都好痛、

便便帶血好難受,該怎麼辦?」

這是不少有痔瘡困擾朋友常見的心聲。

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

能減少「菊花」遭受摧殘的機會嗎?

中醫師表示,其實痔瘡形成的原因,

絕大多數都與患者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

只要民眾能對症調理,

一般症狀都能獲得顯著改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只排便用力過當,

8 大原因易讓痔瘡找上門

到底什麼是痔瘡,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

所謂痔瘡指的是,肛門因長期用力不當,

使得肛門管下黏膜的靜脈組織過度曲張,

導致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脫垂而成的靜脈團。

而臨床上造成痔瘡產生的因素非常多,

但主要仍與下列 8 大原因有關:

 

原因1/遺傳:

先天靜脈壁相對薄弱,

對於外在環境抗力較低,

故在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下,

便容易逐漸擴張,

造成靜脈曲張,導致痔瘡生成。

 

原因 2/排便時間過長:

頻繁的便祕或腹瀉,

容易導致排便時間過長,

使肛門、直腸部靜脈長期處於擴張、曲張的狀態,

造成直腸粘膜與肌肉層分離脫出、產生痔瘡。

另外,習慣在蹲廁所時滑手機、閱讀書報,

也是誘發痔瘡的不良習慣之一。

 

原因 3/久站、久坐:

日常生活經常久站、久坐,或是長期負重遠行,

影響靜脈迴流,靜脈壁瘀血擴張,

更是增加痔瘡發生率的危險因子。

 

婦女懷孕及產後期間,受到胎兒影響,容易有骨盆周遭靜脈血液回流受阻、

肛門直腸靜脈血管擴張的問題,也會增加痔瘡的發生風險

 

原因 4/飲食不節:

過量飲酒、攝取過度辛辣的食物,

會刺激肛門和直腸,使靜脈叢充血,

影響靜脈血液迴流,造成痔瘡出現;

甚至加劇靜脈團的發炎、腫脹,

使痔瘡更惡化。

 

原因 5/懷孕與生產:

婦女懷孕及產後期間,受到胎兒影響,

容易有骨盆周遭靜脈血液回流受阻、

肛門直腸靜脈血管擴張的問題,

也會增加痔瘡的發生風險。

 

原因 6/肛門括約肌鬆弛:

年老體弱,或曾進行過多次肛門手術

破壞括約肌完整結構的患者,

則可能會因括約肌無力而導致痔瘡形成。

 

原因 7/肛門感染:

痔靜脈叢因急、慢性的感染發炎,

容易使靜脈壁彈性組織纖維化、變弱,

而變得容易擴大、曲張。

 

原因 8/腫瘤:

此外,腹部、盆腔腫瘤壓迫盆腔靜脈,

使肛門周遭靜脈組織回流受阻,也是潛在因素之一。

 

 

4 類方式避免「菊花」好痛 

除了分享痔瘡的成因,吳宛容中醫師也提到,

一般來說痔瘡在不發病時,多不會有明顯的症狀。

等到嚴重時,才可能使患者肛門處出現疼痛、

血便等問題,甚至痔塊凸出肛門外,

也就是所謂的痔瘡脫垂的困擾。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若民眾能早期發現,

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後續即可避免病情加重的發生,治療起來也會更快。

 

所謂的痔瘡指的是,肛門因長期用力不當,使得肛門管下黏膜的靜脈組織過度曲張,

導致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脫垂而成的靜脈團。

 

有異物感就該積極就診

吳宛容中醫師提醒,

一旦患者發現痔瘡出現下墜感、異物感,

或者是便血、排便疼痛時,

就應該積極就診、治療。

事實上,依照中醫觀點,

痔瘡大致可以區分成以下4大證型,

且根據類型不同,

在調理、治療方式上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4 大證型養生法:

類型1/溼熱蘊結型:

這類型的朋友之所以會有痔瘡問題,

主要是因爲飲食不節制,

嗜吃辛辣、高油脂的食物,以及過量飲酒;

或是,消化系統原本就有病變,

造成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有關。

臨床症狀主要以肛門下墜、腫脹疼痛;

排便不爽、經常有排便感等現象為主,

治療、調理上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類型 2/腸燥便祕型:

腸燥便祕型則多與患者火氣大、飲食不節制,

喜歡吃辛辣的食物,或服用過的溫補類藥物;

造成腸道蠕動功能不佳,

便祕纏身、排便次數減少、糞便質地堅硬,

肛門靜脈經常反覆充血有關。

 

至於臨床表現上,根據實證、虛證不同,

也會有所差異。實證的腸燥便祕患者,

多有口乾舌燥等實火症狀,

適用的大承氣湯加減;

若好發於津液較易缺乏的老年人,則多屬虛症,

治療時則多用麻子仁丸、

增液承氣湯等方加減應用。

 

血瘀氣滯型的痔瘡患者,多以久病、不愛運動的中老年人居多。

 

類型 3/血瘀氣滯型:

血瘀氣滯型的痔瘡患者,

多以久病、不愛運動的中老年人居多。

這類朋友的痔瘡顏色多偏暗紅,甚至帶一點紫色;

且排便時痔瘡極易脫出,

按壓痔瘡時會感覺略微堅硬,

同時也不容易推回肛門內。

調理上可以選用涼血地黃湯、

桃核承氣湯等方加減治療。

 

類型 4/氣虛下陷型:

多好發於平常身體就較虛弱的人,

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

除了排便時痔瘡極易脫出外,

也可能因爲站、坐太久,或懷孕,

以及揹負太重的物品、

過度勞累等原因導致痔瘡脫出;

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脫出的痔瘡及黏膜無法縮回,

增加發炎、潰瘍出血的機會。

治療上可以選用補中益氣湯、黃土湯等方調理。

 

 

減少疼痛有方法 

漢方紫雲膏+中藥坐浴輔助舒緩

不只針對不同的痔瘡類型,

提出相對應的調理選項,

吳宛容中醫師也進一步分享臨床上常見的中醫外治法,

提供給民眾做為日常舒緩參考,

可用由紫草、當歸、麻油、黃蠟等成分組成,

具有涼血活血、清熱止痛作用的紫雲膏;

常常塗抹於患部,

就是幫助緩和痔核脫出時腫痛不適,

以及減輕因分泌物過多

而引起的肛門搔癢症狀的好方法。

 

另外,如果是有痔核突出問題的朋友,

建議不妨可以採取燻洗坐浴的方式來保養。

具體方法為準備 30 公克左右的蛇床子,

以滾水煮開先煙燻痔瘡,

等水溫不燙手後再進行 10 至 15 分鐘的坐浴,

可以幫助放鬆肛門擴約肌、

舒緩痔瘡發作時帶來的疼痛不適。

 

本文由 華人健康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ㄆㄆ)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