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編按:
國標女王劉真昨日驚傳心臟驟停、昏迷七天,
昨榮總醫院證實劉真入院治療,
「沒有昏迷那麼嚴重」
傳劉真因主動脈狹窄問題入院,
原本預計只做簡單的心臟手術,
沒想到過程中心跳驟停,
緊急裝上葉克膜,
目前已經留院超過一個星期。
消息爆發時丈夫辛龍否認,並稱
「全家在做身體健康」請大家不用擔心。
後經紀人證實劉真已昏迷 7 日,
演藝圈好友、廣大網友都為她集氣,
盼盡快度過這次難關。
葉克膜被稱為體外循環系統,
是一種緊急救治設備,
它的出現可以為醫護人員爭取更多時間,
但葉克膜是什麼病都能救嗎?
什麼時候適合用?
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有醫師說葉克膜不夠,無法救人。
對此說法,台北市長柯文哲子弟兵、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宏斌直言:
「葉克膜(ECMO)」不是萬靈丹,
依靠葉克膜救活的流感重症病人,
如果活下來,但沒有醒來,
仍然是呼吸器依賴、昏迷臥床,
那麼後面的故事就是悲慘的。
「葉克膜只能維生、不能治癒病情」,
這個觀念一定要有,
才不會有過度期待、衍生醫療糾紛。
葉克膜不是神!
它只能維生,不能治癒...
蔡宏斌指出,這次流感疫情,
社會普遍關注葉克膜數量夠不夠、足以足以救人?
不過,葉克膜被當成神一樣的機器,
彷彿只要裝上它就能救人,這並不是正確的認知。
首先,「葉克膜一裝上去,需要常備人力執行,
必須 24 小時 run 機器」,蔡宏斌說,
醫護人力的配置可想而知一定不足,
「不問前線將士苦,只管機器數量足」,
若人力不夠,卻一直喊著要葉克膜,
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意味。
蔡宏斌說,這次流感疫情病號多,
已有許多醫護累倒,感冒還是上線苦撐。
「看到很多急診弟兄病倒」,
這讓他很心疼,他更擔心後續的問題,
疫情會過去,後遺症會留下來,
醫療糾紛可能會隨之而來。
「葉克膜不是神」,蔡宏斌說,
常有病家對著醫護人員罵
「機器都給你了,怎麼救不活?」
這是天大的誤會,葉克膜不能把病人救起來,
只能幫助病人撐過呼吸窘迫階段,是維生不是治癒。
這點病家一定要了解,
否則裝了葉克膜如果病患還是死亡或醒不來,
就要告醫院、告醫護人員,
那醫護壓力不是很大嗎?
葉克膜有一定效果 代價也高
「2009 年在英國有一個雙盲隨機試驗,
簡稱 CESAR,比較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
接受傳統呼吸照護和使用葉克膜的成效,
結果發現使用葉克膜這一組,
有 63% 的病人可以活半年,
而且沒有發生殘疾臥床 (disable-free),
相較於傳統呼吸照護組,
只有 47% 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蔡宏斌提出實驗數據,顯示葉克膜有其效果。
但是使用葉克膜代價高,也有缺點,
就是病人的加護病房時間,
和總住院時間會比傳統治療延長一倍,
相當於「卡床」,
可能排擠到其他重症病人的治療權益,
在台灣來講就是急診更加壅塞,等不到床住院。
依據台大經驗,葉克膜用超過 16 天,
病人多半多重器官衰竭,腳就黑掉。
拖久後不是救人,而是要考慮如何讓病人好走。
蔡宏斌說:「這很殘酷、卻也是現實」,
醫護人員不會放棄病人,不過要建立
「限時積極治療,適時緩和醫療」的觀念,
一般葉克膜使用是 2-3 周為限,
如果用太久後面就是悲慘故事。
葉克膜只能維生 不能治癒
蔡宏斌曾照顧遭到禽流感 H7N9 感染的年輕孕婦,
用葉克膜撐,結果胎兒保不住流掉,
婦人沒醒,變成半植物人,
家屬質疑「你們都用葉克膜怎麼救不起來?」
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醫護人員需要更多體諒、
病家需要更多了解,才能一起度過難關。
小檔案:
葉克膜 (ECMO),香港稱「人工肺」,
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也稱體外循環機,
用以暫時協助大部分醫療方法
皆無效的重度心肺衰竭患者
進行體外的呼吸與循環。
葉克膜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
減輕患者心肺負擔,
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
台灣健保局訂定的 ECMO 適應症包括心因性休克、
呼吸衰竭、氣道外傷、
小兒及新生兒特定的心肺疾病等。
文 / 黃筱珮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