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人愛買儲蓄險,不只民眾搶買,買數十張的政府官員也比比皆是。儘管金管會一再呼籲,保障為保險本質,但熱潮似乎未退,究竟儲蓄險是否值得買呢?如果和銀行定存相比的話,儲蓄險的報酬率又真的有比較高嗎?
文 / 洪佩玲
民眾若想存錢,以往第一考量就是放銀行,風險低又保本,不過在這個低利率時代,為求加快資金成長速度,許多人會選擇儲蓄險,尤其是 6 年和 10 年期儲蓄險,因為年限短,加上銷售人員常以「保本、保息」、「投資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高」、「身故還可領保險金」等話術行銷,讓許多民眾心動而買單。
其實「儲蓄險」並非正式名稱,它只是壽險的一種。例如某家業者推出的增額還本保險,投保後,除了每年給付生存保險金外,一旦被保險人在契約期間內身故或完全失能,受益人或被保險人還可以領到一筆保險金,也因此讓民眾誤以為買了一張保單,等於有了壽險保障及儲蓄的雙重功能。但是,細究這類保單的廣告 DM 就會發現,實際情況與預想的有落差。
增額、還本儲蓄險 是糖衣還是毒藥?
增額型保險是指繳費期滿(不須再繳費後),保險保額會增加。而還本型保險則是繳費期滿之後,保險公司會依保單契約內容,將所繳保費加上利息自動給付給保戶。以前述所舉的增額還本壽險保單為例,35歲的富小姐購買 10 年期保單、基本保額 10 萬元,每年保費繳 30,088 元,在繳費期間內,每 2 年可以領回基本保額的 6 % ,也就是 6,000 元;繳費期滿後至 77 歲,每年皆可領到 6,000 元;78歲可領回滿期金 30 萬元。
至於保險保額,自第 1 年度開始,以基本保額的 20 % 計算,之後每年增加 2 萬元,直到第 10 年度為止,之後每一年的保額都維持 30 萬元。假設富小姐於 78 歲領回 30 萬元,加上各階段領取的生存保險金,總計可拿到 52 萬 2,000 元。以總繳保費 30 萬 880 元而言,若能將這筆錢投入其他理財商品,追求合理報酬率,所能領取的獲利將高於 52 萬元。
此外,若富小姐於保單有效契約內發生意外,導致死亡或完全失能,雖然可領到理賠金,但理賠金額等同累積實繳的保費,顯見這張保單無法有效發揮保障的功能。不僅如此,儲蓄險一旦提前解約,將損失利息並傷及本金,以同一家業者所販售的 6 年期儲蓄險來看,若在第 3 年提前解約,可領回的金額將比前 3 年累積繳款的總金額來得低。許多民眾不清楚理財目標,也不願意承擔投資風險,寧願把錢投入儲蓄險裡,以為買了就能無風險安心退休,繳費期滿後,可像定存一樣有穩定利息,卻忽略在合約期間內根本無法自由運用這筆保費,而且是否能活到把本金完全領回仍是未知數。
追求保單報酬 要看IRR
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平台共同創辦人邱正弘建議,把錢鎖在保單裡,會被通膨吃掉,應善用時間的複利效果,進行資產配置,把錢拿去做投資,長期下來,市場風險也可以被弭平。如前述,此張保單 10 年總繳保險費共 30 萬 880 元,但是身故或是完全失能可領到的理賠金僅等同累積實繳的保費,可見保險公司只是將保戶所繳的保費返還,保單僅具備儲蓄功能。那麼投資報酬率是多高呢?或者更精確地說,它的 IRR(內部報酬率)又是如何呢?
其實,大多數民眾都不清楚自己所買的保單 IRR 是多少,甚至也沒有好好了解條款內容,例如解約金或保單價值準備金的計算等。而坊間的保單不會公布 IRR ,業務員大多也不會算,即使會算,也不敢跟保戶說,僅以宣告利率、預定利率做為銷售話術,以此張 10 年期保單為例,試算結果發現,IRR 只有 0.72 % ,比銀行定存利率還低。
IRR 公式:(1 + 累積報酬率 ) ^ ( 1 / 年數) – 1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儲蓄險明年恐漲 3 成,買到算賺到嗎?3重點教戰守則,看完再決定該不該搶購!
- 4個 真實案例痛訴:高利儲蓄險真相...若你看完還想買,專家:投保前 2個行動,護錢又保命!
- 廉政專刊揭密!政府官員瘋買 儲蓄險, 1王 1后大戶現蹤,最多擁有 18張...
- 儲蓄險 3利益誘熱銷,其實潛藏這些危機... 金管會祭出 5大藥方終結亂象,最快 2020絕跡!
- 小資男花 8 成薪水買儲蓄險...理財顧問:這樣存太慢 又負擔太重,還年輕 就該買這 2 種商品才對
本文由 Money 錢 145 期 授權轉載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BELL;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