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第 5 代行動通訊(5G)
2020 年陸續開始商轉,
各大手機品牌今年開始推出 5G 手機,
美國、中國、韓國也開始
在特定地區提供 5G行動服務,
引爆散熱商機,
4家散熱指標股可多加留意。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第 5 代行動通訊(5G)預定明(2020) 年
開始商業運轉,
包括美國、中國、南韓、日本、
瑞士、芬蘭、英國等少數國家,
從今年就陸續開始在部分城市
或地區提供 5G 服務,
從基地台的建置到手機的推出,
5G 散熱商機提前引爆,
帶動雙鴻(3324)、超眾(6230)、
泰碩(3338)、奇鋐(3017)等
4大散熱指標股今年業績大幅成長,
股價更倍數大漲。
相較於第 4 代行動通訊(4G),
5G 的頻率更高、速度更快,更易產生高溫,
而電子元件的溫度若居高不下,
容易影響其運作效能及使用壽命。
因此,5G 時代不僅基地台
和手機需要高效率的散熱解決方案,
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的散熱解決方案也要升級。
目前全球約有 450 萬座 4G基地台,
由於 5G 頻率較高,
傳輸距離較短,若要達到相同的覆蓋率,
基地台數量估計要增加 2 倍,
等於需要 1,350萬座 5G 基地台。
5G 技術領先的華為更預測,
到 2025年,全球將有 6,500 萬座 5G基地台,
向全球 58% 人口提供 5G 服務。
5G 行動通訊高頻高速
帶動龐大散熱商機
5G 時代所需要的基地台數量將增加數倍,
而每座 5G基地台的散熱需求
明顯高於 4G 基地台,
散熱解決方案的設計因此更複雜,
單靠過去的鋁壓鑄產品散熱已不敷需求,
必須導入散熱板
(VaporChamber,簡稱VC)等方式搭配,
因此帶動新一波散熱板出貨需求。
目前雙鴻的散熱板產能為每月 600 萬片,
超眾與泰碩則各為 100 萬片。
泰碩 6 月散熱板產能僅 30 萬片,
9 月提升到 100 萬片,
預計年底提升至 200 萬片,
以因應主要客戶中興 5G 基地台的建置。
雙鴻的散熱板主要供應手機品牌大廠三星,
公司表示目前產能足以因應至年底,
2020 年將視客戶需求來擴充產能。
至於奇鋐,散熱板的量產進度相對落後。
未來 5G 商轉之後,
預期會帶動邊緣運算崛起。
在 4G 時代,
運算及資料儲存從終端(用戶端)
走向雲端(遠端資料中心),
完成運算後再從雲端傳回終端,
這種模式在 5G時代恐難因應傳輸量的大增,
所以需要更多邊緣端(接近用戶端)的
資料中心來分擔運算責任,並且降低訊息的延遲,
相關應用可能包括 AR/VR、
無人機、汽車輔助或自動駕駛。
過去伺服器全球市場
每年出貨量僅 1,000 萬台規模,
近年隨著雲端運算普及,
大型資料中心建置帶動伺服器出貨開始增溫,
預估未來邊緣運算資料中心分布更廣,
伺服器出貨也將進一步成長;
這不僅增加伺服器、交換器的需求,
也增加散熱模組的需求。
所謂的散熱模組,
包含熱管(Heat Pipe)、散熱板、
散熱片、風扇等零件,
散熱模組廠通常會跟系統廠合作,
依照電子產品的特性及散熱需求量身訂做,
例如:筆電或桌上型個人電腦通常內建風扇,
提供電競玩家使用的特殊機型則外加
熱管或水冷式散熱。
5G 基地台加速建置
留意泰碩、奇鋐
熱管是由中空、兩頭封閉的銅管所構成,
銅管內抽真空並以液體(通常是水)填充,
液體吸附熱能後會蒸發為氣體,
再透過鰭片吸收熱能及導熱,
之後氣體冷卻再恢復為液體狀態,
完成一次散熱循環。
散熱板的構造及散熱原理跟熱管類似,
惟散熱板與熱源的接觸面積較大,
且更為輕薄,散熱效率因此更高,
但設計及量產的難度也較高,
平均單價高出數倍,
尤其是用於高階手機的薄型散熱板。
目前三星的智慧型手機多採用熱管,
少數高階新機種如電競手機、
5G 手機則採用散熱板。
目前三星、華為、中興都已推出 5G手機,
蘋果則可望在 2020 年下半推 5G iPhone。
市場預期 5G 手機大都採用散熱板,
但號稱「地表最懂蘋果」的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
在最新報告中指出,
由於半導體製程的進步,
並非所有 5G 手機都需要散熱板,
並認為 5G iPhone 將沿用石墨片散熱
(主要由日商供應),
同時下修華為明年對散熱板的需求達 50%。
5G 手機導入散熱板的進度
與滲透率有待持續觀察,
現階段需求相對明確的是 5G 基地台、
伺服器等手機以外的應用項目,
投資人可多留意相對應的個股泰碩、奇鋐。
(首圖來源/Money錢;撰文/龔招健)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由 Money 錢 145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