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高科技醫療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科技與手術的結合,先進的微創手術比傳統手術貴上許多,所以如何選擇實支實付醫療險成為一大難題,如果已經有保了實支實付險,那又是否足夠呢?不要因為保障不足,礙於經濟考量,選擇較不利自己的治療方式。
文 / Money 錢
從以上 7 個基本觀念可以知道,買實支醫療險的重點是要買到足夠的保障,而不是買幾張。不過,該如何檢視所買的保障是否已足夠?
CFP 吳盛富建議可以從智能醫療發展、未來醫療趨勢著手。透過檢視已投保的實支住院醫療險各項保障額度,以及思考自己對就醫品質的需求,就能知道是否需要再買第 2 張,甚至第 3 張實支醫療險來補足缺口。
台灣人壽商品一部部長陳逸萍指出,AI 在智慧醫療照護領域應用扮演極重要角色,為能更精準判斷及提高醫療品質、病患安全等,許多醫院及照護中心正逐步往 AI 轉型。
在雲端、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科技協助下,醫療 4.0 時代正式來臨。所謂智能醫療趨勢就是科技與醫療技術的結合,將傳統複雜療程進化為「精準醫療」。
以當前全球最先進的微創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為例,醫師坐在手術控制台前,透過電腦操控桿、高解析立體影像,指揮機器人手臂在狹小空間進行精細的手術,排除主刀者不必要的顫抖,提升持刀穩定度,有利於長時間進行複雜或高難度手術。
目前達文西手術已經廣泛運用在心臟血管外科、胸腔科、泌尿科、消化系統外科、婦產科等。
好險額度有買夠,61 萬元醫療費保險買單
而這樣的精準醫療,對病患的治療成效可說是一大保障,包括傷口小、癒合快、感染風險小、住院時間短,有的微創手術甚至只要在門診中就能進行,例如良性乳房腫瘤微創手術,大約只要 20 ∼ 30 分鐘即可完成,切口僅 0.3 ∼ 0.5 公分,不但疤痕極小也不會造成乳房凹陷,對女性來說是一大福音。
然而,這些先進的微創手術,健保都不給付,病患必須自費才能使用。以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男性攝護腺根除手術為例,總費用高達 15 ∼ 20 萬元,而女性良性乳房腫瘤微創手術費則是約 6 萬元。
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就曾遇過一名保戶,因發生意外導致脊椎受傷,住院進行腰椎切除微創手術,總共花了 61 萬元醫療費,其中醫材費用(屬雜費)就占了 52 萬元。還好這名保戶有投保 2 張實支住院醫療險,第 1 張雜費理賠 13 萬元、手術費 6 千多元;第 2 張雜費理賠 54 萬元。
靠著這 2 張實支醫療險提供的高額保障,讓這名保戶不花一毛錢,即能享有高品質的微創手術,成為不幸中的大幸。
自費醫材費節節攀升,可拉高雜費+門診額度
台灣人壽商品一部部長陳逸萍指出,從上述智能醫療趨勢可以得到 2 個結論:
① 實支醫療險不是有買就好
保障也要買夠,而且雜費支出占比越來越高。根據健保署統計,2015 年國人住院醫療費用中各項雜費占 53%、手術費用占 24%,住院病房費占 23%;2017 年住院各項醫療花費裡,雜費支出明顯比前幾年增加許多。
② 實支醫療險的門診手術
及相關費用的保障越來越重要。根據健保署統計, 2015 年接受門診手術為 1,037 萬人次,住院手術為 460 萬人次,顯見多數小型、復原速度快的手術會在門診進行。而民眾選擇自費醫材的比例越來越高,但自費醫材價差非常大,因此拉高雜費與門診額度,成為民眾購買保險的首要目標。
以高齡長輩易罹患的白內障為例,大多都在門診進行手術治療,臨床上約有 3 ∼ 4 成病人在開刀前就已合併散光,以致看較遠的物體會有雙影的現象,若病患選擇自費「散光矯正型人工水晶體」,則術後無需配戴眼鏡,就能擁有清晰的視力,但兩眼若選擇自費的人工水晶體,總費用共 10 萬元。
在了解智能醫療趨勢後,接著你必須採取行動,拿出已買的實支住院醫療險,看看這樣的保障額度,是否足以負擔。如果保障已經足夠,當然就不需要再加買。
如果保障偏低,而你又剛好有預算,就可以考慮加買第 2 張,甚至第 3 張實支醫療險,透過層層堆疊互補方式,把各項醫療保障買夠、買好,萬一不幸罹患重病時,便可享有較高的醫療品質,而不會因保障不足,礙於經濟考量,選擇較不利自己的治療方式。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保險不是「實支實付」最好!年過 30 必備 4 險種,用小錢買到大保障
- 【真實案例】長輩白內障手術,自費保險也會理賠!專業保險員:眼睛開刀 這 2 項保險有保障
- 三高、B 肝、糖尿病 保險公司都不給保!? 有了「這 3 種保單」,生病也不怕沒保險可以理賠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 2019 年 12 月號 《 Money 錢》,掌握更多投資理財資訊,請鎖定 2022 年 7 月號《 Money 錢》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鄭丞偉;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