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親人多次性侵...無法與丈夫正常性生活的她:我覺得自己很髒,我應該去當妓女。

遠流

遠流

  • 2019-09-09 14:09
  • 更新:2020-09-21 14:15

性侵

 

作者: 伍衛.波薛麥爾 

 

我永遠無法習慣門診裡的某些課題,

其中最難接受的是虐待。

一個人侵犯他人,

而且顯然不了解他的粗暴,

致使對方的生活受到嚴重干擾,

甚至可能摧毀對方的生命。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她有個很好的丈夫

但她無法跟他行房

我不得已讓她等了二十分鐘,

因為我有個「急診」。

我向她鄭重致歉,

但她只是輕聲地說:「沒關係。」

我問她,什麼事讓她來找我,她沒看我,

只是失神一般望著前方。

我詢問她一路上是否舟車勞頓,

好讓她容易進入情況,

於是我們慢慢開始談話。

 

這位女士三十三歲,已婚,

有兩個孩子,有個半天的工作。

「什麼事讓我來找您?」

她重新接上我的話,接著說:

「我有個很棒的丈夫,英俊、聰明、事業成功,

許多人喜歡他,我非常愛他。

但是我─我再也無法和他行房,

而且我也知道為什麼。」

她坐直身子,看著我:

「我丈夫完全沒做錯事,

他對我很好,絲毫沒責備我。

我有時知道他想要我,但是我做不到。」

 

「您大概知道自己為何做不到嗎?」

我謹慎地問她,她羞赧地側看著我,

告訴我她的故事:從前放假的時候,

她經常和雙親一起到祖父母家作客,

他們擁有一家漂亮的旅館。

祖母在她口中是個可親的人,

她把祖母描述得那麼詳細,

讓我不禁問她:「那祖父呢?」

她低語:「因為他,我才會來這裡。」

 

 

因為她曾被祖父性侵

她不敢告訴任何人

她說起祖父曾經多次性侵她。

第一次她五歲,最後一次,她十歲。

難道她不能立刻告訴雙親「那件事」?

不能,因為祖父再三叮嚀,

如果她告訴任何人一個字,

就把她丟進附近的河裡。

「我那時好怕他!」

 

「您的丈夫─他知道您的經歷嗎?」

「不知道。

面對他,我總覺得自己很髒,沒有價值。

以前我經常想,我應該去當妓女。

我什麼都沒有對他說,

因為我害怕他會離開我。」靜默。

 

「抱歉,」我又展開對話,

「您怎麼忍受這麼久,

都沒有告訴丈夫自己被性侵的事?」

她於是說起她如何認識她丈夫,學著去愛他,

以及他在報紙上看到類似「案例」時,

他總說:「我大概會殺了這傢伙!」

此後她雖然一再「醞釀」想對他全盤托出,

但是每次勇氣都離她而去。

 

 

長時間下來

她感到孤單寂寞

「我可以問一下,

這麼長的時間,您都怎麼過的?」

「我過去和現在都覺得寂寞,

對於我們沒有正常的婚姻生活感到哀傷,

我丈夫和我之間產生一道不可見的鴻溝,

而我無法告訴他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

有時我靠在他的肩膀上哭泣,

他會撫著我的頭髮說:

『一切都會好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那麼,」我問她:

「如果您能夠對他說:『我愛你,

但是我不能再繼續瞞著你該知道的事情。』

會怎樣呢?」

 

她再次前來的時候,心情非常鬱悶。

她兩晚徹夜未眠之後決定告訴丈夫「一切」

也思考過丈夫可能離開的風險。

「反正我不管怎樣都孤單。」她倔強地補充。

 

「如果您丈夫的舉止完全不如您所想像,

好比他根本什麼都沒說,只是靜靜地擁抱您呢?」

「那會美好得不像真的。」

她笑著,同時也哭出來。

 

在她實現她的決定之前,

我們還需要一連串的諮商。

那麼她丈夫呢?

不僅他的妻子,他也需要一些時間,

好讓彼此在身體上及心靈上習慣對方。

過去,因為雙方從不曾把愛當賭注,

未來,他們終究還是會找回彼此。

 

 

省思

面對性侵,不該隱忍

女性被男性侵犯的頻率多高啊!

多少女性卻沒有說出口,為什麼不?

因為許多人無法說出來。

但是如果她們不說,

她們可能滯留在這麼殘酷的經歷裡受到束縛,

內心「無法擺脫」這些施虐者。

憤怒和恨意,加上奇怪的罪惡感,

都會一直留存著。

事件一再主宰夢境,性侵牽制這些女性的生命。

如果沒有深入面對、思考這種殘酷經歷,

心靈不管向內或向外,都會封閉起來。

 

性侵和強暴是違反人性的行為,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應隱忍。

這些行為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因此媒體不僅報導事件本身─

媒體在這方面說得夠多了─重要的是,

也必須比從前更加深入探討這些罪行的肇因。

 

受到侵犯的女性前來求助於我,

我(當然)會讓她自行決定想告訴我什麼,

也許不是一次全部說完,也許有些晚幾次再說。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協助方式

是找出她們的「價值想像」,

這是一種治療創傷的謹慎方式。

 

「價值想像」是刻意進入無意識領域的途徑,

無意識乃是人類價值的根源所在。

這些價值,好比自由、愛、勇氣、善以及憤怒,

當我們把這些價值作為行為準則時,

這些價值就化身為人,

像個人物,輪廓清楚、充滿感受,非常有力。

在這些價值或是其他類似的內在虛擬人物保護之下,

當受害的女性回溯從前發生的事件,

做出她當時沒有能力去做的行為。

原則上,需要好幾次價值想像的模擬。

 

 

看更多兩性好書試讀:

 

 

本文摘自《當時無法說出口》

作者: 伍衛.波薛麥爾  / 譯者: 不言 /出版社:遠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遠流

遠流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