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俞佑醫師
生活在亞熱帶的寶島台灣,
溫暖潮濕的氣候滋養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
同時,也讓各種蟲子無所不在。
特別是到了夏天,
各式各樣的蟲子也生氣蓬勃地繁殖活動。
皮膚科醫師門診常看到蚊蟲叮咬的案例。
病人最喜歡問醫師的問題就是:
「我為什麼會被蟲咬?是哪種蟲咬呢?」
然而,因為蟲咬的臨床型態非常多變,
皮膚科醫師也未必能夠做出良好的區分。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
皮膚科臨床上常見的蟲類叮咬。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 蚊子
蚊子是國人最熟知,也最惡名昭彰的討厭蟲子。
蚊子喜歡居住在靠近人類生活區域的草叢或灌木叢當中。
蚊子需要把卵產在靜止的水域,
例如廢棄的花盆或小水漥等等,孵化成孑孓。
只有雌蚊才會咬人,吸取血液以獲得產卵所需的養分。
蚊子會偵測人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和其他化學物質來找尋叮咬的對象。
在叮咬吸取血液的同時,蚊子會注入自己的唾液。
蚊子的唾液就是引起蚊蟲叮咬過敏反應主要的禍首。
叮咬型態
蚊子叮咬臨床上常見的型態是一個浮腫會癢的膨疹,
中央常常有一個叮咬的凹陷。
蚊子叮咬的疹子通常幾小時到幾日內就會消退;
小孩的過敏反應經常比成人來的厲害,
腫脹和癢感可以維持比較久的時間。
極少數的人也可以引起厲害的全身性過敏反應,
如發燒、頭痛和全身痠痛等等。
治療蚊子咬傷,可以用溫水和肥皂清洗患部;
如果有多處咬傷,
可以考慮口服抗組織胺和外用止癢藥膏。
在台灣,蚊子可以成為登革熱和日本腦炎傳播的媒介;
愛滋病與肝炎則並不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染。
(二) 跳蚤
跳蚤是很小、沒有翅膀的節肢動物,
通常比鉛筆頭還要小。
家中的跳蚤除非使用殺蟲劑,否則非常難根除,
特別是有飼養寵物的家庭更容易有跳蚤。
叮咬型態
跳蚤叮咬的型態通常是許多顆極癢、
小小紅色的凸起疹子,
在紅疹周圍常有一圈顏色較淡的圈圈,
疹子通常是三個或四個為一群,
分布可以是線狀排列的。
最常見的位置是在下肢,
特別是在小腿、腳踝周圍或腳背。
不過,也可以分布在任何皮膚皺褶的地方,
如膝蓋窩、手肘窩、腋窩、
腰部、乳房下緣、鼠蹊部等等。
跳蚤除了藏在貓狗的身上,蟲子數量多的話,
也可以在地毯、寢具和花園裏發現。
在室外,跳蚤喜歡生長在草叢、
木頭堆、倉庫四周等有遮蔭的地方。
跳蚤叮咬可以用口服抗組織胺和外用止癢藥膏治療;
不過,更重要的是徹底做好環境中的除蟲處置,
如果有必要,必須尋求專業除蟲公司的協助。
(三) 恙蟲
恙蟲是八隻腳的小節肢動物,
喜歡居住在高草叢和森林區域,
特別活躍於夏秋溫暖的午後。
喜愛戶外活動的人,
常常在郊外步道健行的時候,
因雙腿與草叢的接觸,讓恙蟲跑到皮膚上。
恙蟲叮咬人體時會將唾液注入皮膚當中,
將皮膚細胞溶解,留下一條管道。
叮咬型態
恙蟲叮咬的疹子型態可以是非常多樣化的,
通常是鮮紅色的點狀疹子,
而且與其他昆蟲叮咬不同的是,
恙蟲可以咬在皮膚皺褶或衣服遮蓋的地方,
如膝窩、腋窩、腰部、腳踝等等。
恙蟲叮咬是非常劇癢的,
千萬不要抓破皮導致感染。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
可以用冰敷或外用止癢藥膏來減低癢感。
恙蟲並不會將牠的蟲體或口器留在人體皮膚中,
所以無需過度驚慌想要拔除。
預防恙蟲叮咬首重保護皮膚。
當您在林間小徑漫步時,
盡量穿著長袖長褲衣物,
並將褲管塞入襪子中。
可以將防蟲液塗抹在領口、袖口、
腰部、褲管等處。
從野外回到家後馬上淋浴,
也可以預防恙蟲滯留在您的皮膚上。
恙蟲最惡名昭彰的是有可能傳染恙蟲病,
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
致病方式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幼蟲叮咬,
病原進入人體內,產生發高燒、頭痛、背痛、
惡寒、盜汗、淋巴腺腫大,叮咬處出現無痛焦痂。
在我國,主要發生在金馬離島以及花東地區。
如果有去上述地方旅行,
回來後有出現類似症狀,請您務必向醫師求診。
(四)蜘蛛
大多數的蜘蛛其實都是有毒的,
只是大部分蜘蛛的毒牙都太短小無法穿透人類的皮膚。
不過,也有少數的蜘蛛能夠刺穿人體的皮膚造成顯著的毒性,
主要包括組織破壞的毒性和神經毒性兩種。
在美國,最惡名昭彰且可能致人於死的
就是黑寡婦蜘蛛(Black widow)和提琴蜘蛛
(又名:棕色隱士蜘蛛Brown recluse)。
在台灣,較為著名的毒蜘蛛包括上戶蜘蛛
(又稱:台灣長尾蜘蛛,南部常見)、
人面蜘蛛(屬長腳蛛,陽明山地區常見)、
台灣紅背蜘蛛、台灣絲蜘蛛等等。
叮咬型態
被蜘蛛叮咬時,通常只會感覺到針刺一下的疼痛
或完全沒感覺,數小時後出現紅腫,
同時中間出現藍紫色突起,患者開始感覺到疼痛,
再過一段時間,中間突起處開始潰爛,
形成如火山口的傷口。
全身性的症狀並不多見,但若產生時,
患者會在咬傷後24-48小時內出現如發燒、
冷顫、噁心、嘔吐、頭痛、焦躁不安、
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溶血,
血小板降低,敗血等威脅生命的狀況。
被毒蜘蛛咬傷後,第一時間可以用彈繃固定傷肢,
使之高度比心臟低,冷敷減少腫脹,並立即送醫。
一般蜘蛛的咬傷則如昆蟲叮咬一般,
只是傷口痊癒的時間通常較一般昆蟲來得長。
(五)紅火蟻
紅火蟻並非台灣原生的生物,而是外來移入的。
紅火蟻顧名思義顏色是紅棕色的,身長可達0.6公分,
會在草地建造小丘狀的蟻窩。
當不慎打擾到蟻窩時,紅火蟻會傾巢而出攻擊入侵者。
紅火蟻的食物很廣泛,包括動植物和其他昆蟲;
且對惡劣環境的抵抗力相當頑強,
可以耐受長期的低溫,
甚至可以建築在水上漂浮的蟻窩移居到較乾的地方。
每一隻紅火蟻都可以重複叮咬數次,
會在皮膚上留下很多小水泡的紅疹,
叮咬型態
相當疼痛、癢且可以持續數周。
有些人的體質甚至會對紅火蟻的叮咬產生過敏性休克,
會有生命危險。
被紅火蟻叮咬後,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患部,
再用繃帶纏起後冰敷。
使用外用的類固醇藥膏
可以縮短皮疹的時間到一周以內。
當您發現皮膚上有紅火蟻爬行,
記得戴手套或用布移除,
不要徒手去撥弄以免被叮咬。
紅火蟻窩是很難徹底清除的。
想要有效去除紅火蟻,
除蟲菊精(Pyrethrin)是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用滾燙的開水澆灌蟻窩,
不過要小心過程中被倖存的蟻群攻擊。
(六)臭蟲
臭蟲是小小紅棕色、體型扁平、沒有翅膀的昆蟲,
大小從 1mm 到 7mm 不等。
牠們喜歡在晚上出沒,趁著宿主熟睡之時,
吸取人類或動物的血液維生。
臭蟲叮咬的特徵是線型分布或群聚的叮咬痕跡。
大多數的咬痕會分佈在睡覺時暴露在外的地方,
如臉部、手臂、手和腿部等等。
臭蟲叮咬的當下並不會癢,
因為唾液中含有麻醉的成分,
癢感通常是在叮咬後數日才變得厲害。
最容易得到臭蟲的地方是在人群居且緊密接觸,
經常人來人往的地方,
如醫院、旅館、軍營、遊民收容所、宿舍等地。
牠們最愛藏身在人類睡覺的地方周邊,
如床單、床罩、枕頭、床框、窗簾、地毯等地方。
臭蟲叮咬通常會癢1-2周,
治療方式就如一般昆蟲咬傷一樣,
也是症狀處理,使用口服抗組織胺、
冰敷或外用止癢藥來緩解癢感。
臭蟲即使不吃不喝也可以存活數月之久,
因此,還是必須仰賴專業的除蟲公司來根除臭蟲。
(七)蝨子
寄生在人體的蝨子有三種,
分別是頭蝨、陰蝨和體蝨。
頭蝨與體蝨寄生在毛髮上,
體蝨則是寄生在衣物上面。
蝨子靠吸取人類血液維生,
且上述三種蝨子都只會寄生在人體,
並不會跑到其他動物身上。
蝨子從卵產下到成為成蟲只需要兩周。
在人體上,可以存活一個月。
脫離人體的蝨子,
頭蝨與陰蝨僅能存活兩到三天,
但體蝨則可以存活一個星期。
蝨子大小與芝麻差不多,
頭蝨與體蝨比較瘦長,陰蝨則有如螃蟹。
蝨子產下的卵(Nits)是透明色的,
附著在毛髮或衣物上,肉眼可見。
頭蝨可以藉由人的緊密接觸傳染,
透過使用過的梳子或枕頭感染,
最常見於學齡女童。
頭蝨最常寄生在後腦勺和耳後的位置,
叮咬後會在頭皮上留下小小的紅疹。
陰蝨顧名思義最喜歡寄生在陰毛處,
不過也可以孳生在腋毛、胸毛甚至睫毛。
由於陰蝨主要是透過性接觸傳染,
因此好發在性行為較頻繁的青少年或年輕成人。
臨床上,陰蝨叮咬可在陰部留下許多會癢的小紅點,
仔細觀察,甚至可以在以肉眼看到正在爬行的蟲體。
叮咬過後一段時間,
疹子可以變成藍紫色,也是特徵之一。
除蝨梳的使用配合外用除蟲藥物是基本的治療方法,
需要確保所有的蟲卵都被移除才算根治。
所有的衣物也需仔細的清洗乾淨。
體蝨最常發現在遊民等無家可歸,
很少清洗衣物的人群身上,
一般維持基本清潔的人極少被傳染。
體蝨經由這些帶有蟲體與蟲卵的髒汙衣物傳染的。
體蝨會傳播傷寒等疾病,
因此也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頭蝨
蟲蟲危機百百款,
要認出是哪種蟲咬有時並不太容易。
除了少數如毒蜘蛛、紅火蟻叮咬的症狀較明顯,
其他的蟲咬通常以癢為主要的表現。
少數體質過敏的人可能對蟲咬產生厲害的過敏反應,
有過這種反應的人需要特別的注意。
有的蟲如蚊子、體蝨、恙蟲等等有可能傳播疾病,
所以也要稍加注意。
最後,預防勝於治療。
當您去野外時,記得盡量穿著長袖長褲
將暴露在外的部位減到最低,
並且,配合驅蟲防蚊藥物的使用,
讓您在夏天開心旅行的過程中,
不會因為惱人的蟲蟲,
減少了您出遊的興致!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 不用噴殺蟲劑、點蚊香,用「中藥」驅蚊,環保又簡單!
- 一直高燒不退,又看到「這種傷口」出現在腳上或身上..小心 ! 這可能是致死率6成的「恙蟲」病 !
- T字部位 老是出油?事實上,9 成男女臉上都有 寄生蟲 !
- 夏天養脾消水腫,擺脫 4 個 NG 行為!
- 夏天吃水果好養生?記住把握「乾濕分離」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