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咖啡含有「致癌物」?喝多還會骨鬆? 常見的 12 種咖啡迷思,專家為你一次破解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

  • 2019-06-24 17:53
  • 更新:2019-11-25 17:24

【食力】咖啡含有「致癌物」?喝多還會骨鬆? 常見的 12 種咖啡迷思,專家為你一次破解

(圖/shutterstock)

 

 

喝咖啡漸漸成為現代人

每天早晨開啟一天忙碌生活的開始,

根據《食力》2019 年

「咖啡迷們,你『啡』誰不可?!」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有 37.27% 的民眾幾乎每天會喝 1 杯咖啡,

最擔心的前 3 名為失眠、心悸、牙齒變黃等問題,

但關於這些咖啡的疑問,

就讓《食力》一一為你解答吧!

 

 

Q:為什麼喝咖啡可以提神?

大家都知道咖啡裡的「咖啡因(Caffeine)」

有使人提神、亢奮的作用,

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杯小小的咖啡

卻可以提供這麼多能量呢?

這要從人為什麼會想睡開始說起。

「腺核苷(Adenosine)」

是一種可以抑制神經傳導的物質,

當它開始釋放時人就會想睡。

而咖啡因的化學結構剛好長得跟腺核苷相似,

如果我們攝取咖啡因,

身體裡的接收器就會收到令人提神的咖啡因,

而不是讓人產生睏意的腺核苷。

尤其,當腺核苷受到阻礙的時候,

就會向腎上腺發出信號,使其產生腎上腺素;

同時,像多巴胺這類刺激物質也會更加活躍,

當這些機制同時作用

就會使得身體呈現「派對」狀態。

所以並非是咖啡因提供人體能量,

而是使神經傳導產生變化。

 

若想提神,
必須在感到疲倦之前就喝咖啡,
讓咖啡因提早去卡位,
才能發揮醒腦的作用。

不過,也有人喝了咖啡照樣倒頭大睡,

那可能是因為基因不同

使得身體中的接收器對咖啡因不敏感,

腺核苷不會被取代,因此無法發揮提神的功能。

 

 

Q:喝咖啡會不會上癮?

很多人會覺得

如果一天沒有喝咖啡就好像「怪怪的」,

全身疲倦沒精神,甚至頭痛欲裂,

此時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咖啡上癮?

其實,這是因為常喝咖啡的人身體

會釋放比較多促進睏意的「腺核苷」受體,

原先的腺核苷並沒有消失而只是累積,

所以只要一停止喝咖啡,

就會讓人覺得極度疲倦。

每個人的戒斷症狀不一樣,

最常出現的是頭痛、疲倦,
其他還可能會噁心、嘔吐、肌肉痠痛、
心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

並沒有將咖啡列為成癮物質,

且咖啡的戒斷症狀
最長約 2 週內會結束。

因此只要減少飲用量,

讓腺核苷受體的數量恢復正常,

就可以慢慢改善依賴的狀況。

建議重度飲用者,

以漸進的方式減少攝取量,

以低咖啡因的飲品(如:花草茶)取代,

可以減緩不適症狀,戒除的成效也比較好。

 

 

Q:喝咖啡會什麼牙齒會變黃?

當牙齒琺瑯質有裂痕時,

就容易讓咖啡色素附著在牙齒表面上。

且飲用咖啡會減少唾液分泌,

而唾液是預防蛀牙的重要物質,

因此咖啡本身也可能會讓牙齒失去保護層,

而更容易染黃牙齒。

但因為咖啡色素是屬於外因性染色,

所以可以在飲用時使用吸管、
喝完咖啡以白開水漱口、刷牙,
在短時間內降低色素對牙齒的影響。

 

 

Q:喝咖啡會不會骨質疏鬆?

有傳言指出,

咖啡裡的草酸和咖啡因會影響鈣質吸收,

但以科學角度分析,

咖啡裡的草酸含量極低、

甚至比平常常吃的波菜更低,

每 100 克咖啡約僅有 0.9 毫克的草酸;

也沒有研究證實
咖啡因會影響吸收鈣質的維生素 D。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咖啡因確實有可能會讓骨鈣釋放到血鈣當中。

但研究也指出,若是鈣質攝取足夠的人,

就能夠抵銷這個狀況,

也就是說真正導致骨質疏鬆的關鍵

是平常鈣質攝取不足。

據國民健康署建議,

每日乳製品攝取量為 1.5~2 杯 240 毫升的牛奶。

因此,建議除了從日常飲食提升鈣質攝取量,

在買咖啡時
也可以選擇添加奶類的口味,
讓喝咖啡的同時也能補鈣。

 

 

Q:為什麼有人喝咖啡會胃食道逆流?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關鍵在於

胃與食道中間的括約肌「賁門」,

如果賁門鬆弛加上胃酸量比較多的時候

就會發生胃食道逆流,

讓人感覺喉嚨灼熱、胸痛、口腔有酸味等症狀,

也就俗稱的「火燒心」。

咖啡一直被認為
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罪魁禍首,
事實上咖啡造成的問題
是刺激胃酸分泌,

使胃酸量提高,

如果本來就有患有消化道疾病

或是賁門功能不佳的人,

飲用咖啡後就容易產生不適症狀。

然而部分研究也指出咖啡與胃食道逆流沒有正相關,

但一般還是建議容易感到不適的人應減少飲用咖啡,

降低對胃部的刺激。

另外,傳言說加牛奶的咖啡就不會造成胃食道逆流,

其實牛奶只能讓咖啡口感變滑順,

實際上仍會對胃部造成刺激。

比較好的方式是控制日常飲食,

避免菸酒、減少食用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如辛辣、甜食、含咖啡因之茶及咖啡等。

若症狀嚴重,甚至有出血狀況,應儘速就醫。

 

Q:一天能喝幾杯咖啡?

根據美國公告的《2015-2020年美國飲食指南》中指出,

咖啡因建議攝取量約 400 毫克以內。

以台灣便利商店咖啡為例,

中杯美式的咖啡因含量
約在 100~200 毫克之間,
也就是一天可飲用量介於 2~4 杯內。

而每一杯咖啡中的咖啡因

會因為烘焙方式、沖泡時間而異,

因此難以計算出精準的數量。

需要特別小心的是,

日常生活中可能還會飲用茶、可可、

可樂、能量飲料等含咖啡因的飲品,

需併入計算。

雖然有研究指出咖啡

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

但因各種研究的結果分歧,

且對於每個人的適用性不同,

因此不建議沒有飲用習慣的人為此開始喝咖啡。

另外,還需注意若飲用添加奶油或糖的咖啡,

可能會造成多餘的油脂及糖份攝取。

 

 

Q:咖啡豆什麼情況下會產生赭麴毒素?

赭麴毒素(Ochratoxin)是由黴菌的代謝產物,

與黃麴毒素類似,

只要有水和空氣的地方就可能滋生黴菌,

進而產生赭麴毒素。

咖啡從果樹採摘到成為手中的飲品,

需要經過許多處理程序及存放時間,

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赭麴毒素。

尤其在生豆含水量較高的階段,

若倉儲保存不慎,最容易有毒素產生。

而經過高溫烘焙雖然可減少風險,

但若後續保存沒有做好防潮密封處理,

赭麴毒素仍有機會生成,且肉眼難以分辨。

而赭麴毒素主要分為 A、B、C 這 3 種,

其中以赭麴毒素 A 的毒性最強,會對腎臟造成傷害,

且國際癌症研究組織

已經將其列為對人可能致癌的物質。

因此建議消費者購買咖啡豆後應妥善保存,

保持乾燥並隔絕空氣。

不建議放在家用冰箱裡,
因為取出後容易有水氣生成,
造成黴菌易滋生的環境。

 

 

Q:咖啡含有丙烯醯胺,需要擔心嗎?

1994 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

將丙烯醯胺歸類「可能會造成人類癌症之致癌物」,

而咖啡正是含有此物質的食品,因此引起大眾的疑慮。

事實上,除了咖啡以外,

任何含有天門冬醯胺及還原糖的澱粉類食物,

經過 120 度以上的烘烤或油炸都有可能產生丙烯醯胺,

全世界上舉凡炸烤馬鈴薯製品、麵包

甚至黑糖等 7000 種食品都囊括在內。

且丙烯醯胺目前只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具致癌性,

但尚未被證實對人體有致癌性,

只能說具有「可能性」。

根據衛福部公告「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

顯示烘焙咖啡為 450μg/kg;即溶咖啡為 900μg/kg,

而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加州公佈

每日攝取上限為 140μg/kg bw,

換算下來若體重為 60 公斤的人,
要食用 18.6 公斤的烘焙咖啡
或 9.3 公斤的即溶咖啡才有可能超標,
因此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Q:為什麼有人喝咖啡會拉肚子?

許多人只要咖啡下肚,

大約 20 分鐘後立刻「有感覺」,

因此有些人習慣仰賴咖啡幫助排便。

國際腸胃疾病基金會

(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簡稱IFFGD)也證實,

咖啡確實會促進腸胃蠕動。

一般認為是咖啡中的咖啡因造成,

但也有研究指出應該是咖啡中的其他物質造成,

就算降低咖啡因攝取量也一樣。

促進排便不是壞事,

但若是一天飲用 2~3 杯就可能引起腹瀉,

因此腸胃功能較差的人應該控制飲用量。

另外,如果長期依賴咖啡促進排便,
只要停止飲用就會造成便秘,

因此建議增加日常飲食中膳食纖維及水份的攝取量,

讓腸胃道能正常運作。

 

Q:中醫說不能喝咖啡,真的嗎?

咖啡從生豆到烘焙後,

經歷各式各樣的製程,

就像中藥若經歷不同處理方法,

其功效也不同,

因此難以單一標準斷定對身體的影響。

普遍而言,中醫師認為咖啡是「溫性」,

表示咖啡並非是極端的食物。

傳言長期飲用會造成濕熱體質,

根據王凱平中醫師的意見,

依據臟腑定位而言,

咖啡主要是影響膀胱及肝經,

除了嚴重熱性體質,
或此兩者臟腑中重度濕熱體質者,
一般不會強調禁用咖啡。

而且咖啡對神經作用期間約 3~4 小時,

屬於短期作用,較無長期影響的疑慮。

不過可以注意的是,

因為咖啡對神經的影響,

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睡眠、專注力及情緒,

因此建議青少年不宜過度飲用。

 

 

Q:生理期能不能喝咖啡?

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簡稱AJCN)

上一份追蹤 13 年的研究指出,

高咖啡因攝取量與女性經前症候群並無關連性,

不會使經血量增加或加劇經痛症狀。

也就是說生理期仍然可以正常飲用咖啡,
與一般人無異。

然而,有些人仍認為生理期飲用咖啡有不適症狀,

可能與咖啡使精神亢奮或緊張的作用有關,

若在經期飲用可能會更增加對情緒的影響。

若是生理期容易有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的女性,

則可以減少飲用咖啡,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Q:孕婦可不可以喝咖啡?

研究顯示,

孕婦攝取過多咖啡因
確實會提高流產或胎兒猝死的風險。
而且咖啡因會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可能使孩子未來容易有
焦躁的症狀、生長遲緩、代謝異常,
且對於血糖、血壓的控制也有影響。

不過網路上流傳孕婦喝咖啡會造成畸形兒,

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

根據衛福部的孕婦健康手冊,

確實建議孕婦應盡量減少或避免攝取咖啡因。

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孕婦每天咖啡因攝取不可超過 300 毫克

(約 1.5 杯便利商店中杯咖啡)。

雖然咖啡香濃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

但孩子的健康只有一次,

建議準媽媽在孕期還是忌口為上。

至於喝咖啡是否讓胎兒膚色變黑的傳言,

膚色基本上是由基因控制,

飲用咖啡不並不會改變膚色。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讓咖啡成為主角而不是配角!Fika Fika Cafe繼北歐咖啡後如何引領美食風潮?
黑金商機燒!台灣人一年喝掉6億杯外帶咖啡,可繞地球1.35圈!
4成民眾每天1杯咖啡, 「拿鐵」以45.7%支持度居冠!

 

本文由 食力foodNEXT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Kaedy)

 

【猜你還想看這些】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華文世界第一家以「飲食」為報導主軸的專業媒體,以食為本,延伸開創食事視野,打造出兼具專業知識、風格水準與在地情感連結,與食俱進的食生活媒體。站在飲食產業第一線,從國內外最新產業動態、飲食美學與文化、科學客觀的知識剖析、深入的報導與專題製作,提供讀者完整全面的產業報導,讓關注食事的您,開啟食域新觀點。

《食力foodNEXT》,華文世界第一家以「飲食」為報導主軸的專業媒體,以食為本,延伸開創食事視野,打造出兼具專業知識、風格水準與在地情感連結,與食俱進的食生活媒體。站在飲食產業第一線,從國內外最新產業動態、飲食美學與文化、科學客觀的知識剖析、深入的報導與專題製作,提供讀者完整全面的產業報導,讓關注食事的您,開啟食域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