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生不只有工作」是很多人心中的目標,希望下班後可以不要工作,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藉由看劇、滑社群軟體來放鬆自己。但就這樣日復一日,工作與生活都一塵不變,薪水也是。難道這樣的生活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其實只要花每天花睡前半小時,就能打破這個僵局,改善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享受下班後的悠閒!
文 / 狄驤
有天我到員工餐廳用餐,坐在我附近的都是大學畢業就開始工作,已經累積兩、三年職場經歷的「半熟人」。一個說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另一個就問,那你怎麼不把工作帶回家做?那個年輕人說:「我不想把工作帶回家,很多職場專家都說工作與生活要分開,適度的休息很重要。我覺得專家說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回家吃完飯、洗完澡後,就什麼都不想,只待在房間用電腦,上網看影片看到 12 點然後睡覺。」
另一個年輕人也跟著附和:「沒錯,我最喜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放空,不然就是打開電腦上網,不過很奇怪,明明什麼也沒做,隨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覺快凌晨了。每天都發誓要早睡,結果最後還是搞到三更半夜。」我聽著這些年輕小夥子的下班生活,發現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幾乎千篇一律。
不到 30 歲,卻過著退休生活
很多年輕人準時 6 點下班打卡,回到住處後,拿起電視遙控器按下開關,一邊看著電視上正在播放著的熱門韓劇,一邊上網逛社群網站、吃著巷口買來的便當,吃完飯後開始打混,抱著手機不停和朋友傳訊息,用各種表情符號聊天,早已把當天上班時發生的所有一切拋到腦後,最後在一堆沒有建設性又鬼打牆的廢話中強迫自己入睡。接著,假日就在家裡坐著當沙發馬鈴薯,拿著電視遙控器毫無目的亂轉一通,這些聽起來像是 70 歲的退休老人生活,卻是現在大部分還不到 30 歲年輕上班族的真實寫照。
現在的年輕人,明明處於各方面都很精力旺盛的時期,卻在下班後自動變成無法思考的機器人。最後,總在隔天早上起床開始懊惱:「我昨天下班回家後,到底在幹什麼?」我曾聽過不少人抱怨:「我每天上班在辦公室裡已經用腦過度,體力也消耗殆盡了,誰還有心情做其他事情?所以我只能放空,做一些不需要動腦的事情。」對於上班族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連下班後都還保持在工作狀態,因為老闆不會發給你薪水。其實,真正影響家庭和生活的從來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把時間都浪費在雜事上,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悲哀。
有很多人在社群網站上的朋友,動輒高達五、六百人,他們每天拿起手機上網不斷關注別人的動態。但說實話,看再久你們的感情也不會累積,只不過是花了好幾倍的時間,重複做一樣的事。
想改善工作品質只要半小時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統計數據,是關於臺灣的上班族在下班後最常做的事,而前兩名就是「上網」和「在家看電視」。看電視和上網當然是正常的娛樂,這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事,但你卻沒想過,這樣用來打發時間的模式,同時把人生體驗和可以創造的價值都消磨殆盡。這樣下去,你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都注定成為一隻找不到方向的無頭蒼蠅。我聽過一個有趣的理論:在 30 歲以前,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大部分都是發生在你睡覺或工作的時候。每個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為什麼有些人越賺越有錢?有些人越工作越窮?因為有人工作一小時只賺一百多元,有人工作一小時卻能賺進上千元。
我常聽到許多年輕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不希望人生只有工作。」這話說得沒錯,但諷刺的是,會說出這些話的人一副人生就該及時行樂的樣子,實際上只是「理所當然」在浪費時間。其實,如果你仔細閱讀許多大老闆的成功故事就會發現,有時候他們只是在睡前花了半小時,擬訂好明日的工作計畫,想清楚該做哪些事,就能讓自己隔天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不但賺到錢,同時又能享受休閒生活。人生的確不是只有工作,但如果你沒有把時間用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就算解救你脫離兩萬多元困境的機會來臨了,你一樣只能望洋興歎。
更多職場面面觀,好文推薦你:
- 職場現實面:台大畢業 又如何,工資和 能力高低無關!告訴孩子:該關心的不是「薪水」,而是「身價」!
- 女人,一生都別放棄工作!為了自己好,千萬別把男人 當妳的「飯碗」…
- 研究顯示:7成的人工作「不是為了錢」! 為了五斗米折腰,原來是少數啊…
- 別再用「命」賺錢!當加班已成常態,你的公司 能養你到老嗎?職場經驗:3種公司,遇到了 盡早提離職!
- 【薪資 vs.職位】職業生涯規劃師:8成以上的人在跳槽時,根本沒有想清楚!
本文摘自《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作者: 狄驤、出版社:大是文化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Len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