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不酒、早睡早起,爸爸竟因肝癌過世...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父親用死亡教會我的事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19-04-10 15:14
  • 更新:2019-04-12 14:39

不菸不酒、早睡早起,爸爸竟因肝癌過世...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父親用死亡教會我的事

(圖/shutterstock)

                                                                                                                                                                                                                                          

 

文 / 陳永興(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

 

作為一個醫師,

面對病人的死亡是很平常的經驗,

當然從病人的死亡,

醫師學到很多人生的體驗和醫學的經驗,

但面對親人的死亡,醫師的感受又是如何?

 

我記得自己當實習醫師時,

在內科病房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亡時,

我曾經痛哭流涕,

也寫下了〈死不瞑目〉的文章,

接連下來的幾個病人死亡,

都讓我留下很大的衝擊,

對人生的苦難和無奈有許多省思,

也留下了〈實習醫師手記〉一系列文章。

等到我經歷過更長的醫師生涯,

面對更多的死亡之後,衝擊慢慢減少了,

我開始習慣面對病人的死亡,

接受病人的死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十二年前,我的父親 78 歲,

很意外地發現罹患肝癌。

在被診斷出肝癌之前,我的父親一向身體健壯,

每天可以在住家對面的國小操場跑 3000 公尺,

每天騎著摩托車到處跑,

聲若洪鐘十分健談,幾乎不曾使用健保看病,

生活規律,不抽菸不喝酒不外食,早睡早起,

我們家子女從來沒想到他會得癌症,

而且發現時腫瘤已經大到無法開刀。

 

作為醫師的我身為長子,內心十分愧疚,

怎麼事先都沒發現父親有什麼發病的徵兆?

更令我心痛的是,

當父親知道他得到的是肝癌且已無法開刀,

 

他問我:

「現代醫學這麼進步了,

你們醫師都沒辦法嗎?」

 

只有神才能回答最難的問題...

當時我擔任高雄市衛生局長。

我的市立醫院院長、肝膽科主任、

高雄長庚的院長、高雄醫學大學的教授、

阮綜合醫院的主任……,

許多醫界的朋友都來關心我父親的病情,

但也真的群醫無策。

雖然我父親後來接受了栓塞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

但仍無法挽回病情的惡化。

 

作了醫師仍然救不了親人的心情,

當時對我是非常重大的折磨和衝擊,

我終於領悟醫學不是萬能,醫師不是神,

生命的來去不是人能決定的,

也不是人能安排的,

只有神才能回答人生最難回答的問題!

 

做醫師的,

要以病人為第一優先的考量

在病房陪伴父親的期間,我也深刻地體驗到,

我們的醫學教育雖然經常強調「以病人為中心」,

老師們在課堂上告訴醫學生將來當醫師時,

要以病人的需要、利益為優先考量。

但是實際上醫師進入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後,

或許每天被忙碌的開會、看診、查房、

手術、評鑑、行政工作壓擠得喘不過氣,

或許是醫療制度本身的設計

和醫院實際運作而長期累積的習慣,

往往會變成以「醫護人員為中心」,

而非「以病人為中心」的思考。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舉例如下:

 

在我父親住院期間,

每天早上很早就都會被病房走廊上的推車吵醒,

因為許多的病人需要一大早就抽血去作各種檢驗,

所以值班的實習醫師(或住院醫師或護理人員)

總是一大早就推著抽血車來回在各病房和走廊上移動,

這些衝來衝去的推車吵嘈聲,

加上工作人員核對病人的招呼聲,病人不被吵醒也難!

問題是病人醒了之後除了盥洗之外,

第一個想問的問題是什麼?

也就是說病人的需求是什麼?

我發現我的父親每天在病房醒來後,

第一個問我的通常是:「醫師什麼時候來看我?」

 

顯然的,如果我們作醫師的人真的要以病人為中心,

應該是一大早進醫院上班後,就該先去看病人才對!

因為每一位住院病人醒來後,

包括陪病的家屬其實都在等著主治醫師來看他們,

可能他們有許多問題要請教醫師,

夜晚在病房有什麼狀況想向醫師報告,

或是家屬想問醫師是否要安排什麼進一步的檢查?

或是否要調藥?可不可以照會其他醫師?

要不要轉診?出院?

總之病人和家屬每天一大早就在等醫師來看他們,

何況有的家屬晚上陪病,白天也要去上班工作,

家屬也要和其他家屬交班,

所以很希望知道醫師有什麼交待或指示。

 

但是我發現,

幾乎所有大醫院的醫師、護理人員,

上班第一件事絕不是去看病人,

而是參加病房的 morning meeting。

醫師有時要聽值班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的報告,

有時要聽護理人員的報告,

有時要討論個案的病情,

有時要對年輕資淺的醫學生或護理學生教學,

總之是以醫護人員為中心的制度運作,

我們的醫療實際運作多年下來的習慣

還是以醫護人員的需求和方便為考量,

並不是以病人為第一優先的考量。

 

所以有時候 morning meeting 開了一小時,

已經早上九點了,醫師必須匆忙地趕去門診看診,

或趕去開刀房進行手術,

忙到中午還沒去看住院病人的情形經常發生,

怪不得我當院長時,

常會接到家屬的抱怨說病人住院後,

等了一、二天還沒看到主治醫師,

尤其若碰到週末、週日或假日送來住院的病人,

家屬的著急或病人等著醫師望穿秋水的心情,

不是很多醫護人員能體會的;

除非醫護人員本身生病住院之後,

或是醫護人員自己親人生病住院,

而醫護人員自己變成病人家屬親身去病房陪病,

才能體會什麼叫作「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制度。

這方面例子不勝枚舉,

值得所有行醫的人更深的反省!

 

學醫的人必須謙卑,

在病人面前謙卑、在生命面前謙卑、

在死亡面前謙卑、在神面前謙卑,

這是我從面對親人死亡學到的體驗,

也是我父親最後用他的生命和死亡,

教他醫師兒子應該謙卑的道理!

 

 

本文授權自 民報醫病平台專欄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