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張世傑
氣溫驟降,肌肉變得緊繃,
除了肩頸容易痠痛,也會出現落枕困擾。
門診發現,寒假期間,求診案例有增多情況。
復健科醫師提醒,
平日除須多加注意頸部的保暖外,
並掌握 2 原則,
避免同一姿勢維持太久,以防止落枕上身。
復健專科醫師曾清祥指出,落枕又稱失枕,
是中醫學的慣用病名,
西醫一般稱作「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頸部肌肉扭傷」,
是一種睡眠後出現的頸部僵直性疼痛,
雖然沒有致命的危險,但若不及時處理,
當心頸椎退化提早來報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預防落枕 護頸 2 原則
除了睡勢不良所引起,
落枕也可能經由坐姿、站姿長期不正確,
加上睡眠時頸部處於溫差較大的環境,
以及感冒引起頸部周圍的肌肉發炎所造成。
而要避免症狀惡化及反覆發作,
建議應先從頸部保護2原則做起。
原則 1:
平日須多加注意頸部的活動與姿勢,
若仰頭超過 5至 10度或低頭超過 15至 20度,
時間一久便容易對頸部造成傷害,應盡量避免。
原則 2:
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
最好每隔半個鐘頭即稍微活動一下頸部,
不妨利用空檔和緩地進行低頭、仰頭、
左右轉頭以及將頭偏向左右兩側等動作,
藉以增加頸部的靈活度,減少受傷機率。
身體警訊 4危險因素
復健專科醫師曾清祥強調,反覆發生落枕,
其實是身體求救的警訊,
應當要注意頸項肩背部的肌肉,
是否長期處在僵硬而無法放鬆的狀態,
其中又以下列 4 大危險因素最為常見:
1. 睡姿不良:
習慣趴睡、歪著脖子睡覺、手扶著頭睡覺的人。
因為不良睡姿,容易使一側的關節受到不正常的壓力,
也會使得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
時間一長就容易發生落枕。
2. 睡枕不適:
不論是仰臥或側臥,若使用過高、過低,
或者太硬、太軟的枕頭,
不知不覺中會使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
時間一長,頸部肌肉僵硬,
頭部轉動一不慎,就容易造成攣縮疼痛的現象。
3. 長期低頭:
很多人習慣使用電腦會伸脖子,或是低頭,
如此姿勢,容易導致頸項、肩及背部的肌肉僵硬,
增加落枕發生的機會,
時間一久,甚至引起頸椎病。
4. 工作壓力:
氣候寒冷,工作壓力易引起頸部及肩背部的肌肉,
處於僵硬緊繃的狀態,
加上睡眠時,頸部因直接暴露空氣,
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
導致頸部肌肉收縮增加落枕風險。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加上姿勢不良,
造成肩頸肌肉僵硬,落枕容易反覆發作。
緩減症狀 復健 3 招
第 1招:適度熱敷
如落枕可先準備毛巾以熱水溽濕,
針對疼痛、緊繃患處熱敷 10~ 15分鐘,
增加局部血液循環,
以解除頸部肌肉緊繃的情形。
第 2招:兩指按摩
以食指與中指按壓肩頸的3處肌肉,
有助舒緩疼痛,
分別是從耳後一直延伸到胸骨的胸鎖乳突肌,
與從後頸向下延伸至肋骨的斜角肌,
還有後頸中央的枕下肌。
若右側痠痛按壓右側,左側痠痛則按壓左側。
局部按壓的力道,以不過度增加痛感為主。
按時會有些微痠痛,
但放開後不應有明顯痛感的力道為佳。
第 3招:頸部伸展
若頸部左側落枕引起痠痛與活動度受限,
需伸展右側肌群;
若是頸部右側落枕,需伸展左側肌群,
而後頸肌群伸展
則可改善肩頸兩側與後頸痠痛症狀。
例如:左側肌群伸展。
平坐在椅子上,左手抓住椅子,右手繞過頭頂,
將頭輕往右側壓,感到左側肩頸肌群伸展,
之後可再換邊進行伸展。
【防落枕小叮嚀】
在進行頸部伸展操時,感覺痠痛即可,
若有劇烈疼痛就要立即停止動作,
若執行3招後在一周內仍有症狀,
沒有好轉甚至有惡化趨勢,
應立即尋求專業復健科門診或物理治療師,
以接受更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