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幾個孩子,那麼爭吵是最常見的現象了!例如,孩子們會因為某個電動玩具究竟是誰的,或誰第一個從前門出去這樣的問題而大吵大鬧。
但這些問題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沒有。起碼對父母而言不重要。但是,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如何爭執,這一點很重要。
為什麼?因為只有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恰當地與別人爭吵,他們才能學會如何不和別人發生爭吵。這也是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做到的一點。
爭執可以讓孩子懂得如何溝通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長大後更難解決好人際衝突。他們必須要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維持好人際關係,否則就顯得太具侵略性,或容易走另一個極端——不夠果斷。我所見過的那些“天生”的社交高手,也都是從小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的。孩子們其實都不太擅長使用一些小技巧來維持人際關係。那麼要學會這些技巧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別人起爭執。因為爭執能夠讓孩子知道,什麼做法能讓別人願意與他/她配合,什麼做法卻不能。
日積月累,孩子便會明白,如果朝哥哥的臉上打一拳,哥哥就很難再對他友好相待了;如果不讓哥哥姐姐進他的房間,那他們肯定也會這樣對待他。孩子之間的爭執通常都是與權力有關。既然孩子們已經有了兄弟姐妹之分(地位),或決定好了誰擁有某個空間(地盤),誰能自己做主(獨立)等。
那當他們發生爭吵時,父母就必須要保持不干涉的態度,因為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父母無法通過公平的裁決改變孩子的本性。試圖替別人作選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下次孩子再發生爭執時,你應該感到高興。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至少不要覺得自己應該出面平息爭吵,否則你就剝奪了孩子們學習必需的生活技能的機會。
爭執能夠讓孩子知道,什麼做法能讓別人願意與自己配合,什麼做法不能讓別人願意與自己配合。
看更多好文,拉近你與孩子間的距離:
- 教育最可悲的問題: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
- 「不要養成 綿羊式聽話的乖孩子!」 德國專家:會頂嘴的小孩,有這 7項優點!
- 請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
- 給所有媽媽:別帶著刺 養小孩!生活重心除了家庭,更要愛自己
- 嚴長壽:技職教育根本是 走錯路!廣設大學的後遺症,台灣 70% 學生全盤皆輸...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CMoney 責任編輯 / 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