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親的人,越該保持安全距離… 這麼做不是 愛 孩子,而是 阻礙!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 2019-01-17 10:21
  • 更新:2019-01-29 15:57

越親的人,越該保持安全距離… 這麼做不是 愛 孩子,而是 阻礙!

(圖/shutterstock)

圖 / shutterstock

 

作者: 陳志

 

人生最愚蠢的事情,

莫過於期待他人要為我們改變。

期待他人改變,往往是一個人的痛苦來源。

因為,你想改變別人,別人也想改變你。

當雙方都堅持對方需要改變時,

是不會有人改變的。

當然,雙方也會永遠處在失望、挫敗與生氣之中。

這時常發生在關係越是親近的人們身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堅守舊有的觀念,

讓人擁有安全感

那些長期感受到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綑綁,

而難以真正做自己的孩子,

常在成長過程中,

被父母強制規定只能走在某一特定的軌道上。

大人帶著既定的期待,

要求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得如此照辦,

不顧孩子有其獨特的潛能與空間,

這些限制或要求,事實上就是要孩子改變,

只是改變的方向,是照著大人的期待,

而非順著孩子本來的樣子。

 

當孩子慢慢長大,有了獨立自主的需求,

想要嘗試偏離大人期待的軌道時,

便會意識到需要與大人有些衝撞。

此刻,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立場,

試圖向大人表達,期待大人能夠理解並放手。

無奈,再怎麼費盡唇舌,

也無法讓大人們放棄

他們長久以來堅持的既定思維:

「為什麼我的爸媽腦袋就是如此不知變通?」

 

「他們難道不知道時代不同了,

這世界已經不是像他們想的那樣子了?」

 

「為什麼我怎麼說,他們就是不願意相信我?」

 

「我已經很努力了,

為什麼他們就是不願意支持我?」

 

「儘管我說的再有道理,

他們就是有他們反對的理由,真的很奇怪!」

 

「他們真的很不講理,

為什麼我就一定要聽他們的?」

這是許多孩子內心的獨白—當你有著這份挫折時,

你也正在試圖改變你的父母或家人呀!

只是,他們若能改變,早就改變了。

為什麼仍然堅持己見、不知變通呢?

因為堅守著那些舊有的觀念,

能讓他們擁有充分的安全感。

 

改變,意味著拋開既有的習慣或心態,

採用另一種新的方式生活;

因此,改變總是伴隨著恐懼不安。

生活中的小改變也許帶來些許不便,

很快就習慣了;但若是重大的改變,

牽涉到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信念與價值觀,

以及來自原生家庭的自我認同時,

改變就成了一種冒險,

需要一個人時時帶著高度自覺,

並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有可能發生。

於是,你想突破,但你的父母並不想。

因為一旦改變,

強烈的恐懼不安便會迎面襲來。

 

 

不願改變的背後,

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許多人在不被父母支持時,天真地以為,

當有一天說服了大人,讓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

就可能被允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甚至還能得到更多的資源。

別傻了!大人無所不用其極地

想把你塑造成某種看起來會讓他們安心的樣貌,

期待你走上他們認為萬無一失的道路,

這也許是打從你在娘胎裡時就已經開始的計畫;

這份工程隨著你越長越大,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而你也越來越失去了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們都做著相同的事情,

內心深處必定有著堅固的信念支撐著,

如果輕易就被改變,

那之前所做的一切,該如何解釋?

想一想,我們自己也有十分固執的時候,

明知道堅持不改變不是辦法,但仍然莫名地頑固。

 

 

 

像是遇到了一個不理想的婚戀對象、

找了一份讓你叫苦連天的工作、

進入了一個你毫無興趣的職涯領域等。

當我們投入一件事情中,花費的時間越多,

耗用的力氣越大時,

便會找各種理由來支持自己當初的決定,

儘管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

我們內心的小劇場常是:

「一旦改變心意,

不就證明我之前的

決定是一場空嗎?」

為了不讓自己感覺起來這麼蠢,

寧可苦撐著,也不願意懸崖勒馬。

更何況,那些不允許你自由發揮的人,

常常是你的長輩。長久以來,

身為長輩常必須證明自己是「對的」,

如果接受了你的觀點,

自己就不再是「對的」了,

這衝擊到的是為人父母

或長輩的身分認同,

他們當然會極力捍衛呀!

 

接受「大人們是

不可能改變」的事實

在上一章的結尾,我請你換位思考,

帶著好奇與同理去聽聽大人的成長故事,

理解大人對我們的愛與局限。

當你發現父母之所以綑綁住我們,

不允許或不願意支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展翅高飛,

事實上與長久以來的恐懼、匱乏、

無助或自卑有關時,你會更清楚知道,

對於改變他們內心世界的情感狀態,

你是無能為力的。同時,

你也沒有那份資格去改變他們,

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他們得自覺後自我負責。

你能做的,就只是充分地表達,

讓他們知道你想做什麼、

你想怎麼做,以及為什麼想這麼做。

表達與告知只是在傳遞一份尊重的訊息,

而非試圖說服或改變任何人。

如果對方能改變當然最好,

但你也得接受

「大人們是不可能改變」這樣的事實。

一旦你能有「放棄改變任何人」的體悟時,

你便明白,與其花費再多時間與大人們

爭辯孰是孰非,不如把力氣放在

如何做出一番新局面來比較重要。

 

 

本文摘自《叛逆有理、獨立無罪》

作者: 陳志恆  / 出版社:圓神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 / Julie)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