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不值得台灣自相慚愧,發展程度不同、制度也不同,我們要跟它比什麼?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

  • 2018-12-24 14:49
  • 更新:2019-01-07 17:10

中國真的不值得台灣自相慚愧,發展程度不同、制度也不同,我們要跟它比什麼?

(圖/shutterstock)

 

 

作者:顏擇雅

 

 

來台陸生抱怨,常被台灣人問

「你們那邊是不是上廁所不關門」,覺得受辱。

問這問題不只沒禮貌,

也透露出問話者對中國的無知。

這種無知的另一徵候,

就是只要去一次上海或北京,

就馬上自慚形穢,回來改口說:

「人家進步那麼快,台灣跟人家比什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選一個「程度不同」

的對象自相慚愧

若看整個中國,的確進步飛快,

經濟規模無疑即將超越美國,

有人預估在二○三○,有人預估二○一八。

但別忘了,中國人口眾多,

GDP 雖高居全球第二,

人均 GDP 卻僅是台灣三分之一,

還不如巴西、墨西哥。

在未來經濟規模超越美國之日,

其人均GDP也只會到

台灣一半而已。

選一個還低度開發的對象自慚形穢,

似乎挑錯對象。

 

不同意的人一定可以舉出許多實例:

比台灣先進幾十年的機場、車站,

比台灣氣派幾十倍的表演廳、美術館,

比台灣蓬勃的網路創業動能。

看數字:中國如今人均 GDP

雖只在全球排名八十幾,

卻已是一九八○年的四十倍。

再看言論:微博流行以後,

市井小民言論空間已放大不少,

發文只要不危及黨領導,

想批評什麼都可以。

 

這種人會說:

今日中國就等於二三十年前的台灣,

台灣榮景無以為繼是因為台灣太小,

領導者又搞民粹。

但中國幅員那麼大,

黨領導又與時俱進,

前景當然一片大好。

 

 

台灣的「魯蛇」

中國的「蟻族」

問題來了:二三十年前「台灣錢淹腳目」,

別說大學畢業生不可能自稱「魯蛇」,

連高職畢業生亦不可能。

但中國今日明明處於高成長階段,

年輕工作者卻已自稱「蟻族」了,

意即生活品質低,成天只有工作,

卻不敢對未來抱任何希望。

「屌絲」這種自稱則更難聽也更普遍,

意即不奢望有城市戶口,

是醫療賤民,下一代則會是教育賤民。

經濟成長尚能保八之際,

年輕人就自稱「屌絲」了,

將來降成五怎麼辦?

 

這就是亮麗的機場、車站背後掩蓋的事實:

經濟成長最大功臣明明是廣大勞工,

國家卻遲遲不給他們平等的醫療權,

也不願給他們下一代平等的教育權,

寧願把錢花在面子工程。

 

 

「青蛙跳」的現象

中國與台灣的差別,

有一項是發展起步時間差距四十年。

起步時間的差距顯現在科技應用,

就是中國常見的「青蛙跳」現象。

台灣都是家戶先裝市話,

才有個人陽春手機,

進而智慧手機。

中國卻不少人

第一支電話就是智慧手機,

上網經驗也是整個跳過電腦,

直接就是手機上網。

 

「青蛙跳」另一例是領先全球的行動支付。

在中國,大多數民眾都是從現金支付

直接跳到手機支付,

整個跳過信用卡。信用卡不普及,

則有保護主義因素,

因為中國遲遲不對 VISA 與 Mastercard

這些外商開放銀行卡清算業務。

 

另一例是電子商務(淘寶網、京東商城)。

實體零售落後,買東西不方便,

因此更容易養成網購的習慣。

但勞力廉價是另一原因。

像「餓了麼」那種隨叫隨到的

送餐服務可以快速發展到兩百個城市,

只能說在大小城市,都有眾多風雨無阻,

騎著機車跟時間賽跑的底層青年。

他們工作辛苦,收入卻極微薄,

才自稱「蟻族」與「屌絲」。

 

 

 

 

彼此制度不同,

發展階段不同

再來就要講到中台之間另一差距:

規模。所有大國都一樣,

地區差異一定大,發展不可能等速。

因此中國這種一線城市比台灣光鮮亮麗,

其他地方卻落後的現象應會持續下去。

正因為很多地方都落後,

窮鄉出外謀生的青年沒挑選工作的本錢,

「餓了麼」 APP 在兩百個城市才不缺送餐小弟。

 

其實,台灣看中國若抱平常心,

看它落後就可以理解,

看它光鮮亮麗也不必自慚形穢。

大家各有各的困難,

各有各的長處,如此而已。

 

重點是,彼此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

中國值得我們效法的地方真的不多。

不值得效法,有什麼好自慚形穢的?

 

只要搞清楚自己問題在哪裡,

就知道哪些國家

才是值得我們自慚形穢的對象。

如果問題是民主不夠優質,

那優質民主的國家可多了,英國、德國都是。

 

至於產業創新不足的問題,

可以效法的對象就更多了,

例如瑞典之於流行音樂、

荷蘭之於電視製作、以色列之於高科技研發。

中國卻起碼還要十五年,

才會遇到我們已經遇到的經濟瓶頸,

真的還不值得我們自慚形穢。

 

本文摘自《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作者: 顏擇雅 / 出版社:天下雜誌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Planet)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