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侵襲,台灣防疫上緊發條!三大關鍵一定要知道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8-12-20 15:55
  • 更新:2018-12-21 16:11

非洲豬瘟侵襲,台灣防疫上緊發條!三大關鍵一定要知道

(圖/shutterstock)

 

文/黃曼瑩、洪毓琪、韋冠宇

 

世紀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令人聞之色變!

自從1921年於非洲肯亞爆發全球第一例之後,

已經逾97年,目前全球仍然有47個國家被列為疫區,

而鄰近的中國也於今年8月首度傳出疫情,

成為亞洲第一個淪陷疫區,令人擔心的是目前正在蔓延。

此世紀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僅隔著海峽的台灣又該如何全面防堵,

才能做到滴水不漏,「國家級警報」已經啟動,

防疫3大關鍵包括:

疫區豬肉管制進口、畜牧場落實消毒,

以及廚餘養豬安全管理,都必需嚴正以待!

一旦出現疫情被通報為疫區,

隨之而來的經濟衝擊將是難以估計!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非洲豬瘟的疾病來源是DNA病毒的非洲豬瘟病毒科引起,

是一種高度傳染性之惡性豬隻疫病,

雖然不會傳染人類,但是目前無藥物或疫苗治療,

對豬的致死率可高達100%。

一旦感染病毒,發病豬隻,

特徵為發高熱及皮膚呈現紫斑點、全身內臟的出血,

尤以淋巴結,腎臟和腸粘膜最明顯。

主要播途徑分為6種,

廚餘、壁蝨、排泄物、車輛、人員夾帶及肉類食品。

驚人的是,病毒可存活於環境時間為糞便11天、

豬舍30天、冷藏肉100天、醃製火腿肉140天、

冷凍肉1000天,以及冷凍屍體15年。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簡稱 OIE)已將其列為應通報疾病。

 

 

 

 

防疫關鍵一

疫區豬肉管制進口

農委會表示,全民防疫動起來,

務必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檢疫措施,

以阻絕疫病於境外,維護我國養豬產業安全。

1.旅客切勿自中國大陸等非洲豬瘟疫區國家

攜帶肉品入境,否則將被重罰。

不要走私動物或其產品返國,

不要自國外網購肉類產品寄送至台灣。

農委會宣布,民眾自疫區攜帶豬肉製品入境,

初犯罰款由原本的5萬提高至20萬元,

再犯則罰款100萬元。

2.為防範疫情入侵,我國內畜牧業者

應避免至疫區國家牧場或屠宰場參訪,

倘有赴疫區國家參訪旅遊,

返國後亦須淋浴、更換衣鞋及澈底消毒,

隔1週後再進入動物飼養場,

並持續落實門禁管制及場內各項生物安全工作。

3.養豬業者自中國大陸返台時,需消毒及隔離1週。

因非洲豬瘟無藥物或疫苗治療,

感染豬隻唯一只有全面撲殺。

 

防疫關鍵二

落實畜牧場消毒

雖然目前非洲豬瘟尚未傳進台灣,

但是基於嚴格針對口蹄疫的防疫精神,

面對來勢洶洶的非洲豬瘟,必需做好全面消毒,

以防止病毒散播、進入畜牧場。

如同20年來為了防堵口蹄疫,

一直以來畜牧場都採取自衛防疫,

對於進場動物、進出車輛

及可能機械性攜帶病原體的人員、衣、鞋,

均須加強消毒或更換。

今年所幸努力有成終於「拔針」,

希望明年可以從疫區除名,讓豬肉得以出口。

詎料,由於中國今年爆發更棘手的非洲豬瘟,

令人擔心台灣會受到波及。

萬一不慎「破功」,毒物科醫師顏宗海提醒,

大家要冷靜以對,對於非洲豬瘟病毒的消毒方式,

無論是畜牧場內,或畜舍地板及牆壁消毒,

以及豬隻屍體及糞便消毒,都有有效法寶,

只要落實消毒,正確使用消毒劑,

就能殺死病毒,防止蔓延!

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專家建議,

非洲豬瘟病毒可經直接日照5至9天、

加熱56℃70分鐘、60℃20分鐘後不活化,

或加熱70℃立即不活化。

此外,更建議依據不同環境與對象,

採取以下有效消毒方式:

1.2%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

建議用於畜牧場環境衛生消毒。

2.2%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

建議用於豬隻屍體及糞便消毒。

3.40%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溶於95°C熱水:

建議用於畜舍地板及牆壁消毒。

4.氧化劑類消毒藥品:

建議可用於運輸載具及場地消毒。

5.對乙醚及氯仿具敏感性,

且在8/1000氫氧化鈉、含2.3%有效氯之次氯酸鹽、

3/1000福馬林(formalin)、

3%鄰苯酚(ortho-phenylphenol)中

經30分鐘或在碘化合物中,即可被不活化。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

一般民眾所購買市售的漂白水,

是一種强而有效的家居消毒劑,

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

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

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

次氯酸鈉的ph值約為8.5-10.5,並且濃度大約是5%,

如果要製備成2%濃度,舉例來說,

即大約是以2cc的漂白水加入3cc的自來水,

進行稀釋使用

 

 

 

顏宗海醫師提醒,

漂白水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

遇熱和光會分解,亦容易與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

不當使用漂白水會影響其殺菌功能,甚至造成意外。

因此建議使用漂白水時,

有以下要點需注意,避免發生傷害:

1.保護裝備:戴口罩、膠手套、長袖衣服,

或是最好也使用護眼罩。

2.調校或使用漂白水時要開窗,

使空氣流通,避免傷害呼吸道。

3.漂白水不要與其他家用清潔劑一併或混和使用,

以防降低殺菌功能及產生化學作用。

當混合於酸性清潔劑如一些潔廁劑,

便會產生有毒氣體,

可能造成意外,使身體受傷。

如有需要,應先用清潔劑清潔及用水過清後,

才再用漂白水消毒。

4.由於次氯酸鈉會隨着時間漸漸分解,

因此宜選購生產日期較近的漂白水,

及不應過量儲存,避免影響殺菌功能。

5.經稀釋的漂白水,存放時間越長,分解量越多,

殺菌能力便會降低,所以最好在24小時內用完。

 

防疫關鍵三

廚餘安全管理

廚餘也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

面對外界擔憂,養豬業餵食豬隻廚餘的方式,

是否可能成為防堵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侵台的防疫漏洞?

為了防堵廚餘成為風險之一,

農委會防檢局呼籲養豬場內餵飼之廚餘,

需符合蒸煮熟安全條件(達90℃,持續1小時)。

並且依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建議定期消毒。

農委會出席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會議時提到,

目前已確認全台使用廚餘養豬的養豬場共有2,045場。

而目前農委會正持續清查養豬場是否有符合廚的安全處置。

至於未來是否有全面禁止養豬場以廚餘餵養豬隻的打算?

農委會表示,短時間內取消廚餘養豬,

對於養豬業者、環保衝擊影響重大,故暫不考慮。

但若國內真傳出非洲豬瘟疫情,就會另行評估、考量。

 

 

 

 

【他山之石】從疫區除名的成功經驗

非洲豬瘟最早於1921年在肯亞被科學家發現,

起初只發生於非洲地區,

直至1960年代,歐洲、南美洲、亞洲多國陸續傳出疫情,

在全球60個已受非洲豬瘟影響的國家當中,

成功根除疫情的僅有13國,目前仍然有47國列為疫區,

其中包括亞洲唯一的一國中國。

2018年8月,中國瀋陽首次出現非洲豬瘟病例,

歷經4個月以來疫情急速蔓延,目前已擴大至22省。

儘管如此,在這近100年間,

不乏成功控制、完全根絕疫情的案例,

像是西班牙及巴西,都曾遭受重大疫情影響,

如今西班牙的伊比利豬肉已成全球饕客口中的頂級美饌,

巴西也成為了全球第四大豬肉出口國家。

這兩個地區的「抗疫」過程,值得我們借鏡,

以便提早部署,防患未然。

 

西班牙努力35年除名

伊比利豬肉馳名全球

最早於1960年即傳出疫情,無法出口肉類商品,

對國家整體經濟造成巨額損失。

經過各方協商,國內的豬農、獸醫

與政府合作建立了一套控管機制,

獸醫組成的團隊到各養豬場調查豬隻的疫情,

並監控衛生環境,政府則提供貸款

助業者購置清潔設備,改善養殖環境。

三方努力之下,西班牙終於在1995年正式從疫區除名,

也藉著成功的商業策略,

將伊比利豬肉成功行銷至全世界。

 

巴西只花7年就除名

禁止使用廚餘餵豬

巴西的首例疫情則是於40年前爆發,

1978年5月13日,

在里約熱內盧一間養豬場出現大規模的豬隻死亡,

被證實是非洲豬瘟引起;

經過調查,該農場主人經常收集機場的廚餘餵養豬隻,

當時正值歐洲疫情嚴重的時刻,

巴西與葡萄牙、西班牙的航班往來又十分頻繁,

故推測疫情便是由此而傳染到了巴西。

豬肉出口對當時的巴西而言,已是一大經濟命脈,

疫情一傳出,政府當局立刻訂立根治計畫,

除了禁止使用廚餘餵豬,

也進行分區處理,撲殺疫區的豬隻,

監控風險區豬隻的行動與健康狀況,

疫情很快就得到控制,不到7年即防疫成功,

在1984年12月獲得了根除非洲豬瘟的國際認證。

 

本文由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andy)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