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人人都說,沒有不能買的房子,只有不能買的價格。
但我說,還是有不能買的房子:
一、不相信建商的『未來』美景論
以前,建商老愛找政府合作,他會說:
「政府永遠不會倒,所以買我們的房子最有保障,況且不可能蓋不好,政府會幫忙監督。」
但不管你是捷運共構、都更案、還是合宜或社會住宅,結局都很悲慘。
例如新店的「美河市」,
明明就是捷運共構,交通方便
但現在被監察院盯上,名聲不好,
加上投資客拋售,房價明顯一落千丈。
二、不買正在漲的地段
跑單說:「這一區正在漲,下個月建商會調漲價格。」
最近不少案子都用了這老梗,第一期便宜秒殺、
第二期每坪加兩萬元、第三期再跟你講會再加兩萬元。
現在多了混合技巧,也就是跑單會講:
「反正你完工前賣掉,就不怕奢侈稅啦,附近好多建商準備漲價賣屋,到時你一定獲利。」
三、不相信名人
建商會低價賣給名人,用名人來做置入性行銷拉高價格。
他們報的明牌,根本就是他們自己的房子想賣,
要不然就是名嘴收費要幫建商說好話,至於是不是真的好,沒人管你。
四、不聽建商話術
建商所答應的任何條件,皆必需要有白紙黑字。
仲介會跟你說附贈的裝潢多高級多貴,但切記!
羊毛出在羊身上,買屋送裝潢一定是自己吃下來的。
還要小心雨遮,有時很陰的建商會把他列入被列入坪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