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人品差,再努力也是白費...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11-14 17:20
  • 更新:2018-11-14 19:12

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人品差,再努力也是白費...

(圖/shutterstock)

 

人品,大於能力。

之前看過一檔很火的求職節目,

有一期的嘉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曾是原公司連續幾年的銷售冠軍,

面對老闆的各種刁鑽的問題,

他的回答可謂是切中要點,滴水不漏。

後來,主持人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

“你覺得在你的從業經歷中,

最能說明你銷售能力的是哪一件事?”

他簡短思考了一下,回答道:

“我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銷售時,

成功地向一位月薪兩千的環衛工

推銷了一套五千多的情商培訓課程。”

回答完後,他很得意,

還在現場重複說了幾遍:

“我這個人講話就會讓人感覺很真誠”。

雖然他的推銷能力很強,

但參與節目的 12 位老闆,

卻不約而同的在第一輪時滅了燈。

 

 

有一位老闆的評價一語中的:

“ 我不懷疑你的能力,

但是卻不看好你的人品。”

越是處在社會底層的人,

越無力鑑別信息的真偽和含金量,

也越容易被人欺騙。

只要告訴他們,

聽完課程後,你的孩子能成才,

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將學費交到你手裡。

五千多元,可能是這位環衛工人大半年辛苦攢下的積蓄。

這位銷售人員,

將不合適的課程推薦給明顯沒有能力負擔的人,

並且將這件事作為資本來炫耀,

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個有人品底線的人。

 

馬化騰曾表示,騰訊的用人觀裡,

最重要的就是人品,

“人品要特別正直,如果說有人品任何的問題,

哪怕能力再強我們都不會要這個人”。

能力決定了一個人走得有多快,

而人品則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走得遠,走得順。

 

 

人品差,能力再好

也不會得到眾人的心悅誠服。

《左傳》中有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

此處所說的“立德”,便是指會做人,擁有好人品。

細心的人會發現,

在“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不朽”中,

“立德”被排在了首位。

只有能力而沒有人品的人,

最終將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宋朝的書法家中,

有“蘇黃米蔡”四大家之稱。

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而其中的蔡,

到底是蔡京還是蔡襄,則一直有爭論。

但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認為,

蔡氏原本為書法技藝更為高超的蔡京。

後人多評價蔡京的筆法

“姿媚、豪健,筆劃結構天然呼應,佈

局精巧,氣韻生動,直溯'二王'。”

蔡京的書法,

就連同為四大家的米芾也是甘拜下風。

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

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

米芾回答說:

“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

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問:“其次呢?”

米芾說:“當然是我。”

由此蔡京的書法技藝可見一斑。

但在官場上,蔡京陰險狡詐,

心狠手辣,惑亂人主、結黨營私,

北宋雖然沒有直接斷送在他手裡,

他卻是北宋滅亡的千古罪人。

因其人品低劣,

所以後人將蔡京從“四大家”中除名,

而替換成了德高藝彰的蔡襄。

所以,人品不好的人,

僥倖成功也無法得到眾人的心悅誠服。

 

 

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

幾年前,

白岩鬆在採訪季羨林的時候,

曾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

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

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

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

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

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各種手續。

老人爽快地答應了。

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

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

謝過老人後,兩人分別。

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

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

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白岩松感嘆說: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

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

其實人品與學歷、職業、出身都無關,

而關乎一個人的精神層次。

精神層次越高的人,人品越好,也更加善良。

遇到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是

自己的責任和別人的利益,

這就是好人品的核心——利他。

亞當斯密說:

“以遵從自己的心做利他的行,

是對社會發展最有利的思想和行為的結合,

也是最大的善良”。

人品不好的人,

或許可以將自己偽裝成謙謙君子,

但所有的偽裝都不可能長久。

世間風雲變幻,

唯有人品才是令你屹立一生的招牌。

 

 

好人品,

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古語有云:“吉人自有天相。”

孔子則說:“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道光年間,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講: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

人這輩子,只有人品和能力兩件事情靠得住。

因此,當自己能力不強的時候,

就盡量做個好人,準沒錯。

 

俞敏洪長得不帥,

其貌不揚,有人說他“土氣”十足。

俞敏洪也多次說,自己是個沒有顯性領導力的人。

畢業十年後,1995年的新東方正在快速發展,

急需大批優秀的人才,

俞敏洪跑到美國和加拿大去找同學們。

為了“誘惑”他們回國,

俞敏洪特意換了一大把美元,

每天在美國揮金如土,

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

後來同學們回來了,

但是給了他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

“俞敏洪,我們回來是衝著你

過去為我們掃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

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

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

原來,考上北大後,

俞敏洪每天為宿舍打掃衛生,為同學打水,

風雨無阻做了四年。

所以他的宿舍從來沒排過衛生值日表。

有的時候他忘了打水,

同學就說:“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

學校放映電影時,

俞敏洪一個人扛著全宿舍的凳子去佔位置……

這些同學的加入,

奠定了新東方發展的基礎,

新東方才會不斷地做大,

成為了美國的上市公司。

 

好人品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能力卻永遠彌補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的選人標準,

都是“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 。

也許我們成不了什麼叱吒風雲的大人物,

更不會名垂青史,

但擁有一副好人品,

同樣可以成為內心光芒萬丈的那一人。

 

本文由 京博國學 授權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Kaedy)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