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監改選新法規上路,4個方法 幫你趁低檔買進股票,抓住董監改選行情!

Money錢

Money錢

  • 2018-10-22 14:50
  • 更新:2018-10-22 14:50

董監改選新法規上路,4個方法 幫你趁低檔買進股票,抓住董監改選行情!

(圖/shutterstock)

撰文:龔招健

 

台股幾乎每年都會上演董監改選行情,

隨著新修訂的公司法

第 173 條之 1(大同條款)即將實施,

市場派與公司派之間的

經營權爭奪戰可望再升級。

 

國內公司法修正案新增

「持股 3 個月以上、總數過半數股分的股東,

得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的規定,

為市場派開了一扇大門,

主管機關經濟部已初步規劃於今年 11 月實施,

市場普遍預期,

未來台股的董監改選行情必然升溫。

 

 

市場派持股過半逾 3 個月

可召開股東會改選董監

許多台股上市櫃公司董監(公司派)持股偏低,

加上營運不佳,股價長期低迷,

這時如果公司資產雄厚、股價偏低,

往往會吸引有心人士介入,

「大同條款」一旦實施,

市場派只要取得過半股權超過 3 個月,

即可依法自行召開臨時股東會改選董監,

達成入主公司的目標,

持股不足的公司派將難招架。

市場預期,過去曾多次爆發

股權、經營權爭奪戰的大同(2371),

將成為適用上述公司法修正案的首例,

這也是「大同條款」稱號的由來。

 

大同是台股最老牌的上市公司之一,

曾風光數十年,

它生產的電鍋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

但在第3 代接班後,

營運每況愈下,連年虧損,

每股淨值一度瀕臨跌破 5 元

(若跌破就淪為全額交割股),

因此在 2011 年大幅減資 57%。

再者,受面板等轉投資事業大幅虧損拖累,

大同股價在 2015 年進一步慘跌到 4 元多,

至今連續 17 年沒發放股利,

股東怨聲載道,甚至組成自救會,

要求改朝換代,原董事長林蔚山

則因涉嫌掏空被判刑而在今年 2 月辭任,

由妻子林郭文艷接任。

大同公司派不得人心,持股又偏低,

市場派看準它在台北市精華區擁有大量土地資產,

開發變現價值估計超過 1 千億元,

故近 2 年趁股價偏低時大買。

 

 

前陣子市場盛傳,

國內地產大亨三圓建設(4416)董事長王光祥

(總統蔡英文表哥)及其他市場派人馬

已掌握大同過半股權,且持有達 3 個月

以上,已符合條款要求的門檻,

一旦大同條款上路,

隨時可以和公司派「開戰」。

不過,檢方在 8 月底

起訴大同市場派靈魂人物鄭文逸,

指控他涉嫌利用 56 個證券戶,

連續拉抬大同股價,從 5.48 元拉升到 20 元,

接著大賣 40 萬張股票,

獲取暴利達 11 億元,

且背後疑似有中資。

這是否會影響市場派的入主計畫,有待觀察。

 

隨著「大同條款」將上路,

公司財務正常但持股過低的公司派

有增加持股的壓力,

也可能設法拉高股價(如實施庫藏股),

以防市場派突襲。

 

 

追蹤董監大戶持股變化

領先布局搭順風車

上市櫃公司爆發股權、

經營權爭奪戰之前,

市場派一定要先從市場大量買進持股,

而公司派得知之後也往往會增加持股應戰,

讀者可透過CMoney 理財寶、公開資訊觀測站,

追蹤觀察該公司的「千張大戶持股」、「董監持股」變化,

在股價大漲之前領先布局,

並且搭配消息面的變化進行操作。

歷史經驗顯示,市場派向公司派開戰,

往往是著眼於資產活化變現、炒股的短期利益,

即便入主也不見得會經營得更好。

因此,董監改選行情最好賺的波段,

往往是在市場派與公司派開戰、勝負底定

(即股東會董監改選結果出爐)之前,

讀者若搭上順風車,也要懂得下車(獲利了結)。

以大同為例,股價至今已上漲數倍,

各市場派人馬不見得

都會等開完臨時股東會才賣出持股,

目前價位已不太適合讀者買進,

還不如去發掘下一檔大同。

 

 

下一檔大同哪裡找?

➊ 董監持股比低於10%、

董監設質比重高達20% 的企業

這代表公司派持股偏低,

而且資金實力不足,

市場派相對容易勝出,例如:中石化(1314)。

不過,必須剔除

股價淨值低於 10 元、財務有問題的公司。

 

➋ 擁有雄厚資產,

但股價淨值比偏低的企業

公司資產重估後的土地資產超過淨值越多,

越可能吸引市場派介入。

若該土地處於大台北精華區,

更有加分效果,

因市場派容易以此吸引金主奧

援,一旦資產成功活化或處分,

可望創造極高的獲利貢獻,例如:大同

(2371)、台肥(1722)、黑松(1234)。

 

➌ 價值被低估、股本50 億以下的企業

公司獲利平穩,但股價淨值比小於 1,

或總市值在同類股中偏低者,

或擁有價值很高的轉投資事業。

由於取得這類公司股權的成本較低,

往往較容易吸引有意借殼的市場派介入,

例如:轉投資台灣重要通路商全家(5903)

的泰山(1218)。

 

➍ 有被購併題材的二線金融股

金管會推動金融股民民併,

預計 2018 年 12 月上路,可留意具有被併

價值的二線銀行股、保險股、金控股,

例如:聯邦銀(2838)、安泰銀

(2849)、三商壽(2867)、永豐金(2890)。

 

 

本文由 Money 錢 133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