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溫差大、皮膚敏感,蕁麻疹好發季!9 大危險因子不注意,小心復發 搔抓導致皮膚破損細菌感染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8-10-14 11:10
  • 更新:2020-06-23 11:32

 

 

文/黃曼瑩

 

秋老虎來報到,竟然蕁麻疹也來湊熱鬧!

蕁麻疹一發作,慘劇發生,

除了會有強烈的紅腫癢之外,

甚至常常半夜發作,根本無法入睡。

嚴重還會產生吞嚥困難、眼皮嘴唇腫脹等症狀。

醫師表示,有9大原因會誘發蕁麻疹,

至於夜晚特別容易發作搔癢,拚命抓,

愈抓愈厲害,則是和C纖維有關。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秋天早晚溫差大、皮膚極度敏感

容易誘發蕁麻疹

時序進入秋天之後,氣溫濕度開始降低,

肌膚無法及時調節適應濕度的變化,

而東北季風增強,早晚溫差大,

皮膚黏膜水分被快速蒸散,變得極度敏感,

若遇到促發因子,很容易就誘發蕁麻疹。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家醫科葉倩妤醫師表示,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疾患,

20%的人一生中可能會經歷過一次,

而第一次發生的人有2/3會自己痊癒。

蕁麻疹通常依據發生的時間做分類,可分為:

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的症狀出現不超過6周;

若症狀持續或反覆發生超過6周,則稱為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劇癢過度搔抓,

小心導致皮膚破損細菌感染

蕁麻疹的病灶可以是或大或小

邊緣明顯突起的紅色疹塊,中央通常較為蒼白,

可以是圓形或不規則形。

搔癢的程度可能很輕微,

也可能嚴重到影響工作、學業甚至睡眠。

劇癢以致於過度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

進而引發皮膚細菌感染。

 

蕁麻疹夜晚特別容易發作

搔癢感覺訊息主要是C纖維

蕁麻疹為什麼夜晚特別容易發作搔癢?

葉倩妤醫師表示,

搔癢的感覺訊息主要是靠組織胺敏感-C纖維

(histamine-sensitive C nerve fibers)來負責傳遞,

這些神經纖維會受到各種神經介質的刺激,

產生的神經訊號經由丘腦傳導至大腦皮質多處,

所以癢和生理心理因子都有相關性,

我們甚至可以透過高級神經活動自己製造出癢的感覺。

此外,因為夜間的日常活動減少,

外界的干擾訊號變少,對於自身變化顯得敏感,

所以搔癢的感覺較強,

加上人體激素多在早上分泌,在夜間相對較少,

抑制過敏介質釋放的功能減弱,

所以蕁麻疹的搔癢感覺常在夜間加重。

 

(贊助商連結)

 

誘發蕁麻疹發作9大危險因子

誘發蕁麻疹發作的危險因子有很多,

主要是這一些原因會透過不同機轉活化肥大細胞,

其產生組織胺而形成過敏反應形成蕁麻疹。

新發生的蕁麻疹較容易找到原因,

常見的原因總括有以下9種:

(1)感染:

包含病毒及細菌感染時,

經由免疫複合體引發的免疫反應,

尤其在幼兒80%的蕁麻疹是與此類感染相關。

而寄生蟲感染時也會發生,

尤其是合併有明顯的嗜酸性白血球增多時。

(2)藥物:

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磺胺類藥物、盤尼西林類等抗生素、

抗癲癇藥、降尿酸藥及麻醉藥物等都有可能,

任何使用8週內的藥品都需考慮進去。

(3)食物:

兒童容易對奶、蛋、花生、大豆、小麥等過敏,

成人則容易對蝦、蟹、海鮮及堅果等過敏。

少數患者則是對食品添加物過敏。

(4)蚊蟲叮咬:

膜翅目(蜜蜂、螞蟻等)、錐蝽(俗稱接吻蟲)、

臭蟲、跳蚤、蟎蟲等的叮咬,

都會引起過敏反應,並可能持續數週。

(5)吸入性物質:

如花粉、塵蟎蟑螂及其排泄物、黴菌孢子、動物皮屑等,

都是台灣常見的過敏原。

(6)接觸性物質:

包括金屬類的鎳、鉻,染髮劑等化學物質,

手套使用的乳膠等,都可以引發過敏。

(7)物理性原因:

包括機械性刺激、溫度刺激、日光性及水因性等,

則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

(8)心理性原因:

慢性蕁麻疹的誘發與壓力有關。

(9)自發性:

多數蕁麻疹原因不明,急性有50%找不到原因,

而慢性的則更難找到,則歸屬在此項。

 

(贊助商連結)

 

治療蕁麻疹

醫師先諮詢再決定用藥

許多人都擔心蕁麻疹容易復發,

葉倩妤醫師表示,其實,

蕁麻疹會不會復發,取決於誘發它的原因。

若能避免接觸到過敏原,則能防止蕁麻疹的復發。

但對於半數找不到原因的患者,

必須小心避開各項誘發因子以減少發作機會。

大多數輕微的類型,情況不危急,

常在未使用任何治療就消退。

若病灶持續,治療上以抗組織胺為第一線藥物,

通常醫師會依據紅疹的多寡

及搔癢的程度開立口服或針劑藥物。

少數病情嚴重的案例,才會使用到口服,

甚至針劑的類固醇治療。

而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及一些外用洗劑,

也可以幫助舒緩症狀。

要注意的是第一代抗組織胺有嗜睡的副作用,

若需要從事開車或有危險性的工作,

需與醫師討論用藥原則。

而已經有血糖代謝問題的患者,

也要提出相關病史,供醫師開立藥物參考,

避免併發症出現。

 

 

避免蕁麻疹復發

遠離危險因子

預防勝於治療!

日常預防蕁麻疹復發有以下建議,

已經知道原因的患者,

必須針對過敏原做預防。

食物過敏者,建議完全避開致敏食物,

慢性蕁麻疹最好別碰加工醃漬食品、菸酒及辛辣的食物。

而藥物過敏者,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確認致敏藥物,在健保卡上做註記,

避免再使用到相同藥物。

到戶外時,應避免極端氣候,

遇烈日強風應有保護措施;

季節性過敏者,需因應植物花期變化,

此多為遺傳體質,所幸會隨年齡增長而減緩;

郊外的蚊蟲較多,衣物應著大自然色系,以避免叮咬。

另外,要避免接觸化學物質,及鎳、鉻等金屬類,

也要抒解身心壓力,避免搔抓,減少皮膚的刺激。

發生劇癢時,

可以冷水緩沖或用冰涼的毛巾鎮靜一下皮膚。

有些人覺得燙一燙皮膚就不癢了,

殊不知是痛覺的訊號大過癢的感覺,

只能得到短暫的快感,

而燙傷後的皮膚更為敏感,

下一波發作將會更惱人!

建議務必配合醫師的檢查及治療,

才是攻克蕁麻疹的完善做法。

 

本文授權自 華人健康網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Sandy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