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記者:張國蓮
財務焦慮不是病,
但卻讓民眾因財務問題 每天疲於奔命,
影響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為了降低民眾焦慮,
安睿宏觀理財規劃 顧問進一步解說
9 大財務焦慮背後隱含的價值觀,
並提供擺脫焦慮的 7 種做法:
Q1 擔心退休金不夠用
價值觀:
希望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
和一個有尊嚴與自由的晚年。
做法:
設定退休金目標、資產配置
步驟:
1.需先釐清退休金要多少才夠,
包括 設想退休後理想的生活方式是怎樣?
例如當義工、海外旅行、上社會大學、在家帶孫子......等。
接下來得確認幾歲退休?
以及退休金要準備到幾歲?
如此才會知道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夠。
2.根據現在存的錢,
釐清其中有多少可以做為退休金準備?
與目標差距有多遠?
3.退休金準備期長達 20、30 年以上,
建議遵守這 3 項投資原則:
❶資產配置;❷長 期投資;❸全球分散。
根據這 3 原則,
選擇適當的理財工具,並按部就班地達成。
Q2 擔心未來的醫療支出
價值觀:安全感與責任。
安全感在於,萬一 發生重疾、重殘,
自己的錢夠不夠支應後續的鉅額醫療與看護費用?
責任則在於怕造成 家人負擔,
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沒有辦法再扶養家人。
做法:
買保險要「對、夠、好」
若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癌症、重大意外等,
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無法工作,
包括生活開銷、自費醫療費用、
看護費用等都會出問題,
原先的投資理財也可能被迫暫停,
此時不僅需準備高額金錢,
退休目標也必須往後延。
對多數人而言,手頭現金大多不足以承擔此風險,
因此必須以保險來轉嫁,
此時買保險就要 遵循「對、夠、好」3 原則:
對:買對險種,解決擔心的問題。
對的險種是指理賠範圍大,金額多。
夠:理賠足夠。
例如重殘後每月需要 5 萬∼ 6 萬元的生活支出,
若能靠保險理賠金來支應,才算足夠。
好:符合預算。
不能花太多錢在保險上,
畢竟 「風險」代表不一定會發生,
應該以最低保費買到足夠保障。
Q3 擔心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水準
價值觀:安全感
做法:
儲蓄投資至少3成 保障支出 <1成
不論是現在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或擔 心未來無法維持,
都是代表擔心「收支失衡」,
所以,此時要找出為何收支無法平衡的原因,
例如是因為生活支出太高?保費支出太高?
還是過度與衝動消費造成的?
安睿宏觀資深財務顧問陳堯睿表示,
每一筆收支,背後都代表著一種價值觀,
體現出來的就 是怎麼過生活。
因此,當收支失衡時,應先審視每筆支出情況,
挖掘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並重新安排收支。
例如,有部分個案收入不高,但必要支出太高,
像是幫家裡還房貸、本身租屋要付租金等;
必要性支出有時很難刪減,
因此想辦法拉高收入是主要的解決方法。
此外,也有個案是高收入族群,
卻因強烈不安而年繳 70 餘萬元保費,
不僅存不了錢,甚至出現負現金流狀態,
此時依據「對、夠、好」的原則
來重新檢視保單,才能解決問題。
檢視完收支後須重新安排,原則是:
生活支出不高於 6 成、
儲蓄投資至少 3 成,保障支出不要超過 1 成。
陳堯睿提醒,收支安排並非是要民眾勒緊褲帶過日子,
而是在「現在生活」與 「未來目標」之間取得平衡,
讓現在可以過得不錯,並達成未來的目標。
Q4 擔心收入不穩或戶頭存款不足
價值觀:安全感
做法:
緊急預備金拉高至9~12個月
❶工作具業務性質,應拉高緊急預備金。
業務 人員、自由工作者因收入起伏大,
即使工作穩 定,仍建議多存一些緊急預備金,
以一般民眾準備 6 個月開銷為基礎,
陳堯睿建議拉高至 9 個月或 12 個月。
❷ 經常轉換工作或工作可能朝不保夕,
建議 重新思考職涯規劃。
陳堯睿認為民眾要先思考
對哪些工作有興趣與熱情,
並培養專業,加強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然後,綜合職涯規劃與財務規劃,
來準備緊急預備金。
Q5 擔心繳不起房貸
價值觀:安定感、歸屬感
做法:
以租代買或延後退休
❶計畫買房,但擔心可能付不起房貸。
此為事前預防,
陳堯睿建議民眾想一想為何要買?
如果是理財目的,
那麼從房價增值潛力、租金報酬等角度思考,
其實買房理財並不一定划算,
反而會因房貸而增加每月財務支出壓力,
尤其若是在大台北地區,租房會比買房好。
若是為了安定與歸屬感,
此時就需評估在眾多目標與支出中,
再繳房貸對其他支出的影響是如何?
例如房價目標是不是需降一些?
平日支出也要再降一些?
或是延後退休時間等。
❷已經在支付房貸。
此時擔心繳不起房貸,代表金流很吃緊,
這時就需評估吃緊情況有無辦法改善?
若真無法改善,建議出售房產,
以免苦撐下去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
當然,增加收入來源、延後退休也都是選項之一。
陳堯睿提醒,民眾一定要就財務目標綜合評估,
而非單一項目檢視;
若檢視後發現存不了錢,財務目標無法達成,
就依據 4 種解決方法,
找出確切可行做法,包括:
增加收入、 降低支出、
延後目標達成時間、降低目標的需求。
Q6 擔心無法負擔子女教育費
價值觀:責任、期待
做法:
估算費用 超出部分讓子女負擔
步驟:
1.釐清目標。
先想想要幫子女準備到何 種程度?
例如準備念到公立大學為止的學費,
其他讓子女自己負責。
目標釐清後,通常就可 以估算相對應的金額。
2.評估與其他目標之間的關聯,
有無辦法同時準備?
若無,就要在有限資源下,
取得 目標間的平衡。
例如,曾有一位安睿宏觀客戶同時面對買房、
準備子女教育金、準備退休金 3 個理財目標,
在子女教育金方面,
希望為小 孩準備到國外研究所為止,
但評估後認為有房子更重要,
於是決定將教育金調整為
供應子女念到台灣的大學畢業為止,
若還要繼續深造,
由小孩自行負擔學費。
Q7 已負債或無法控制花錢慾望
價值觀:活在當下
做法:
先存後花 借低還高
步驟:
1.釐清為何要存錢。
必須先探討此問題,
例如是對未來沒有期待、現實生活不開心、
或是以為每天認真工作有收入就好,沒想太多等。
釐清行為背後的價值觀後,
才能有明確的存錢目的,
也才有動力去改變現有的習慣。
2.靠 3 個戶頭控制花錢。
以 ABC 帳戶做管理,
A 帳戶做為生活開銷,
B 帳戶做為稅費、旅遊費、保費等年度性支出,
C 帳戶則做為儲蓄或投資,例如退休金。
每個月發薪日,
就自動將金額分好,存進這 3 個戶頭。
透過此種「先存後花」的管理方式,
若下一個 發薪日之前,
A 帳戶內資金都還夠用,就沒問 題;
若 A 帳戶花光還不夠,
就要檢討 A 帳戶的 使用方式,
若都是必要性支出,
代表當初設定 的金額有問題,則須重新調整;
若還是不夠用,
就須再針對 A 帳戶做逐筆支出記帳,
檢視如何花錢,來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3.制定償債計畫。
如果擔心付不出信用卡最低應繳費用,
代表已有負債情況,
此時就 要擬定償債計畫。
方法有 2,首先是高利率轉 低利率,
即優先償還高利負債,計畫好每月還多少錢,
預計多久還完;
其次是債務協商,
不過這會影響到信用狀況,須特別小心。
專家建議
陳堯睿 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
別忌諱與父母、親密愛人談錢
根據服務客戶的經驗,
以及本次財務焦慮調查網友的回應,
陳堯睿特別提醒民眾,
應該要學習面對與父母、親密愛人商談金錢一事。
準備退休金
須一併考量 父母生活所需
民眾會擔心無法奉養父母,
這裡面隱含一個重 點,
家人財務環環相扣,
每一個人的財務都要打理好。
很多人不知道父母的財務情況,
包括父母存的退休金夠不夠用?
若父母親生重病或殘疾時需要住院,
請看護是否有相對應的保障?
累積的資產能否負擔?
畢竟父母財務上出問題,
為人子 女很難袖手旁觀。
建議先了解父母的財務狀況,
若有不足情形,
就需要把父母的醫療準備金列為自己的財務目標之 一,
以免事情發生時措手不及。
若父母不願意告知,
就只能以最壞情況估算,先預作準備。
親密愛人了解財務狀況
才能減少爭吵
很多夫妻在婚前或婚後,
都不知道彼此的財務狀況,
但錢卻常成為夫妻間吵架的原因之一,
因此,釐清彼此的狀態,就不用為對方擔心,
甚至可以一起調整,來達到財務目標,
讓彼此更安心,減少吵架次數。
曾有一對打算結婚的男女朋友
至安睿宏觀做財務 規劃,
女方因此了解男方原生家庭要買房,
而男方在收入不多下,
每月還要撥出一筆錢支付原生家庭的房貸;
雙方在這部分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因此決定暫時不結婚。
試想,若是婚後才發現,
雙方是不是將因此爭吵不休?
本文內文文字及圖片(不含首圖)皆由 Money 錢 133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1. 退休金、醫療費、教養費...9大財務焦慮症狀 你有幾樣?有 73%的民眾 擔心這件事
2. 23歲的陳裕可 高中就背債 10萬元、每天兼 3份工,有時還睡網咖...才學會兩個重要理財觀念
3. 因父親罹咽癌、母親出車禍須賠60萬…28歲的歡歡 開始狂買保險卻更焦慮,專家建議 從3面向改進!
4. 10 種 簡單降低財務焦慮的方法:首先,請停止與別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