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智慧父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此讀書超自律!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9-14 09:58
  • 更新:2018-09-14 16:11

 4招「智慧父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此讀書超自律!

(圖/shutterstock)

 

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歷來是很多家長很關心的。

確實,學習多重要,那是孩子通往夢想的路,

是孩子精彩人生的基本保證,

怎能允許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有怠慢或有厭煩?

但其實孩子不愛學習,多半原因來自於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不正確。

也許有些家長讀到這時,心裡開始抗議了:

“為了孩子,我們家長累死累活,

受著幾乎是上刀山下油鍋的苦,你竟說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家長?!”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尋找更好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愛上學習。

先莫急,我們舉點小例子,

家長先看看能否從這些例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有自己的影子,

家長就不要把錯誤都歸咎在孩子身上了,

要尋找更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

 

1.

A孩子老師給家長打電話,說孩子有點厭學,

在學校裡不認真聽課,字跡潦草,算數也差,

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一天到晚就想著下課和放學。

這位孩子家長掛了老師電話後,馬上把孩子抓到跟前,

一頓責罵和情緒發洩。對家長來說,

接到這樣的電話實在丟人,孩子也實在讓人失望。

2.

B孩子考試只拿了65分,家長看了分數,

直接開罵:“你怎麼這麼不用功啊,

我這麼辛苦賺錢供你讀書,給你報各種興趣班,

給你衣食無憂的生活,你就給我拿這個分數?

你不能向誰誰學習?人家學習多好,你就知道玩……

3.

C孩子愛看動畫片和玩遊戲,

只是父母每看到孩子看電視或碰遊戲,

就會數落:學習怎麼不這麼用心,

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這些沒用,玩這些沒用,

真怪不得你學習差,趕緊給我結束,

做作業去,做練習去,看書去……

4.

D孩子的父母很喜歡操心孩子的學習,

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陪著孩子學習,

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一定放下手上所有工作,

專心陪伴,孩子寫的每一個字,

做的每一道題,都在父母的監督和指導下。

 

以上四個小例子,是中國家庭中的常見場景,

我們想像下,孩子離家一整天去學校接受教育,

回來後,面對的是父母的訓斥甚至打罵,

或唐僧式的嘮叨和催促,或否定式的數落和比較……

在這樣的親子環境下,叫孩子如何會愛上學習?學習多煩啊。

我們再總結下,孩子不愛學習,厭煩學習的原因:

1.  孩子認為學習是束縛,了無樂趣。

2.  學習給自己帶來太大壓力。

3.  不懂如何學習,無法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和成就。

而1和2的痛苦,大多是家長給的,

所以說家長是造成很多孩子

不愛學習的根本原因。

 

站在孩子的角度

才可以了解孩子學習的壓力

學習是一個既漫長又痛苦的過程,

家長不應對孩子的期望是孩子愛上學習,

就像喜歡玩耍一樣喜歡學習。

因為這個期望本身不合理,它不符合人性。

孩子終究是孩子,貪玩、任性、

發脾氣,這都是孩子的本性。

所以,孩子不想學習是合理的、

不想做作業是合理的、不想去補課是合理的、

不想考試是合理的、

不想拿自己的成績跟別人比較是合理的。

家長不能因為孩子接受能力差、偶爾的考砸,

注意力不易集中、愛看動畫片就否定孩子責罵孩子。

再者,各位家長們,我們的小時候何嘗不是這樣呢?

就算是現在,我們仍然是貪玩、

會偶爾懶散、愛看電視劇,

只不過現實必須讓我們勤奮起來。

只有我們家長站在

孩子的角度理解了孩子,

才可以緩解孩子

關於學習的壓力和迴避。

 

我們可以這樣:

比如,給孩子定的目標不需太高,

不需動不動就跟孩子說:

”今天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去掃大街。”

孩子還小,不懂何為以後。

比如,不需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

雙休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

還時時刻刻跟孩子說:

“為了你,我付出多少多少。”

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比如,孩子考不好時,

溫柔告訴孩子眼前的成績不代表你不行,

爸媽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

我們期待著……,

讓孩子知道父母並沒有對他失望。

比如,不需讓孩子以為“讀書的孩子,

除了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用做/不能做/不准做。”

 

 

4種方法 讓孩子愛上讀書

那麼,減輕了孩子關於學習的心理壓力,

也盡量不以學習束縛孩子,

接下來的“不懂如何學習,

無法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和成就。”

又如何攻克?

不懂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

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註意力,

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

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

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

有句名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所以做父母的我們,教孩子學會如何學習,

這才是最根本也是最迫切的。

我們試著這樣做:

 

一.家長陪讀不必要。

陪讀要適可而止了,因為父母陪讀,

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

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

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父母需放棄赤祼祼的監督,喚醒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世界上大部份取得成功的人

都不是靠強制逼迫培養出來的,

所以要教育孩子學習時不依賴他人,

不受他人的控制和乾涉,自己判斷,自主學習。

只有孩子自主學習結束後,家長再進行檢查和糾正。

 

二.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很多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不懂安排自己的時間,

對時間無概念,三心二意,做著作業,想著玩,

玩著的時候又被父母催著學習,學習和生活一團糟。

這時候,家長需要理性安排

孩子的學習和休息玩樂,並堅持執行。

當家長的安排中有孩子的娛樂,

孩子一般是不會抗拒的。

父母切記,不要給孩子的安排中,只有學習,

沒有娛樂,如果這樣安排,孩子內心會拒絕,

也不會積極執行安排,最終回到原點,玩不好,也學不好。

 

三.訓練孩子的學習規劃能力。

很多孩子缺乏學習規劃能力,

所以對學習困難形成習慣性逃避,

因此無法通過攻克難題獲得信心和學業進步,

家長試著從這幾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四.賞識孩子,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

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

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

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

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

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

自己完成了預習、複習後,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

孩子會在家長的讚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又比如每次給孩子設立極為簡單又容易實現的目標,

並及時給予肯定,

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

從而自覺主動學習。

 

 

求知是孩子

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

而追求快樂又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

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

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從孩子厭學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

是需要家長付出絕對的堅持與毅力還有耐心。

孩子的學習信心需要家長一點一點的樹立,

孩子的學習興趣需要家長細心的觀察和引導,

孩子遇學習挫折時更需要家長的溫柔鼓勵……

我們要時刻記得:

不要給孩子壓力,

不要過多地束縛孩子,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習。

 

本文由嬌嬌媽授權,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Lenox)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