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果讓你與過去的自己揮手告別,
你會以怎樣的形式來總結之前的生活?
或抱怨或感謝亦或是其他?
我們都知道路還長要往前走,
可是卻從來沒有審視過曾經的生活。
好的人生,只有不斷的吸取經驗,
總結過去,
從以前的錯誤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你要學會拉黑自己,
才能超越自己。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的跟過去的自己
揮手告別,獨立成長的過程。
如果有一天,
遇見了過去的自己,
我一定一巴掌扇上去,
他做了太多錯事了!
這是去年朋友和我說的話。
我們坐在天臺上,吹著微風,就著小酒,
看城市燈火闌珊,卻找不到一點溫暖。
我們宣洩著自己的情緒。
一陣涼風吹來,我打了個寒顫,
酒醒了大半:你說,未來的我們,
會不會也想罵醒現在的自己呢?
朋友突然沉默了,把手上的酒瓶子一甩:
記得還有幾個策劃方案沒寫,
走,你幫我參謀參謀。
一年後,他舉起酒杯說:
我要對過去一年的自己說聲
謝謝,辛苦你了。
這一年裡,他看了 50 本書,策劃了幾場活動,
為公司帶來了百萬級的單子。
他的薪水翻了兩番,
還找到了一個漂亮的女朋友。
我們總覺得過去的自己很傻,
其實再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
現在的你也很傻。
一味的埋怨過去並沒有什麼卵用。
只有做出改變,
把自己的抱怨及時拉黑,
才能讓未來的自己
感激現在的自己。
上個月,
公司一個實習生離職了
因為他上班的時候
偷偷在那玩遊戲。
主管發現了,警告了他一番,
他很不好意思的表示下次不再犯。
但是過了兩天,我又看到他在那玩。
離職的那天,我們一起吃了頓飯,
我問他:
你怎麼就改不了上班玩遊戲這壞習慣呢?
他撓了撓頭,說:
好幾年的習慣了,沒辦法!
我看著他一臉無所謂的表情,
一大堆話又吞回肚子裡。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24 歲大學畢業,工作到 30 歲,
依然貧窮,繼續工作到 35 歲,
還是窮的叮噹響,於是他跑去問大師。
大師看了他一眼說:
「你家境貧寒。」
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
便是最壞的主人
年輕人一聽,咦,真准,
於是掏出 50 塊錢:
「那您說說,我 30 歲之前怎麼樣?」
「窮。」「那 40 歲呢?」
「對不起,還是窮。」「那 45 歲呢?」
年輕人掏出口袋最後的 50 塊錢。「不再貧窮。」
「原來我是大器晚成啊!」年輕人高興道。
大師搖頭道:
「不是,因為你習慣貧窮,
所以就感覺不到貧窮!」
『習慣』讓我們忘了反省,
忘了思考,忘了改變。
如果不及時把自己的壞習慣拉黑,
那我們最後也只能習慣貧窮。
拉黑自己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是不拉黑是一件更加痛苦的事。
有這樣一個人,他篤信巫醫和占卜,
有兩個情婦,多年的吸煙史,還嗜酒如命。
有這樣一個人,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
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
每晚要喝大約一公升的白蘭地,
讀大學的時候,還有過吸食鴉片的記錄。
看起來,他們的人生好像完蛋了,
怎麼折騰也翻不起浪花了。
但事實上,
第一個人叫佛蘭克林·羅斯福
後來他連任了四屆美國總統。
第二個人叫溫斯頓·邱吉爾
後來他成了英國史上最著名的首相。
如果他們沒有及時的拉黑自己,
那麼羅斯福只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潮流裡
誰也不認識。
而邱吉爾可能就只能當一個癮君子,
也許警察檔案裡一直會有他的名字。
一個人過去的榮耀和屈辱
只能代表過去,
能代表一個人一生的,
只有現在和將來。
真正的高貴應該是
優於過去的自己
很喜歡海明威在《真實的高貴》中寫的這段話:
我始終相信,
開始在內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
也會在外表上開始生活得更樸素。
悔恨自己的錯誤,
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轍,
這才是真正的悔悟。
所以,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必然勇於拉黑自己!
把自己的懦弱無知,傲慢無禮,
懶惰愚蠢通通拉黑。
一點點學習,一點點進步,
一點點超越過去的自己。
這個過程也許是漫長的,是辛苦的。
但是請記得:
那些帶著我們走進黑夜的,
也將促使我們穿越黎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