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迷思!眼睛下面長一顆白白的,不是因為「眼霜太滋潤」!真正害你長肉芽的兇手是...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 2018-08-29 11:28
  • 更新:2019-04-10 14:24

破除迷思!眼睛下面長一顆白白的,不是因為「眼霜太滋潤」!真正害你長肉芽的兇手是...

(圖/shutterstock)

                                                                                

文:美的好朋友

 

眼睛皮膚周圍的皮膚很薄,

眼睛又是視覺動線的中心,

所以只要你眼睛下方隨便長了什麼東西出來,

總是讓人心煩意亂啊!

但眼睛下面長出來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嗎?

事情絕對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不然醫生混什麼吃啊

 

多數的眼皮下方的小顆粒是良性的。

也就是,不處理也不會怎樣。

但如果想要處理,首先就要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以下提供大家一些簡單的自我分辨方式,

但確定的診斷,一定還是要找醫師喔!

眼下最常見的主要是這兩種東西:

汗管瘤和粟粒腫。

我們就分別來解釋一下這兩個問題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汗管瘤的成因與治療

汗管瘤是一種良性皮膚腫瘤,

是由「汗管細胞」組成,深度會長到「真皮層」。

良性的意思就是,它幾乎不會變成惡性腫瘤。

所以不太用擔心。

大多數的汗管瘤是「無症狀」,

也就是,根本沒啥感覺的意思。

很少數的人可能會癢,

但是只要你不在意,不管它都行。

 

汗管瘤通常會呈現很多顆膚色的、

圓形的、平滑的小丘疹。

因為它真的是汗管細胞組成的(不要懷疑),

所以天氣熱的時候,

汗液分泌就會堆積在這個地方,

看起來會比膚色透明一些。

有些人甚至可以在天氣熱的時候

觀察到這顆東西變大了,

那就是因為汗水的關係。

 

汗管瘤最常長上眼睛周圍,

但其實胸口、腹部、腋下,

甚至是生殖器附近都會。

有些研究認為跟賀爾蒙有關,

在青春期的女性,

跟懷孕後受賀爾蒙影響的婦女比較會長。

 

汗管瘤(CC BY-SA 3.0 u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11243)

 

汗管瘤雷射可永久去除

照片上那個肉色的凸起,就是汗管瘤。

大家複習一下關鍵:

膚色的、圓形的、平滑的小丘疹,

流汗時會變透明一些,甚至變大。

對於這種皮膚上凸起來的良性腫瘤,

傳統上醫師通常會使用冷凍、電燒、化學藥劑燒灼。

但是如同上面所說,

汗管瘤的組織是長到「真皮層」的。

大家要有一個基本觀念,

如果受傷到「真皮層」的層次,

就很有可能留下疤痕。

相關的概念可以去看妊娠紋肥胖紋的那篇文章。

所以如果治療太淺,就沒效果,

而治療太深,可能會產生疤痕。

這真的是非常兩難啊!

 

好險現在科技比較進步,多了雷射這個選項。

之前在粉刺青春痘懶人包講過一些雷射觀念,

如果要處理凸起來的組織,

可以考慮使用一些磨皮雷射的技術。

在 2011 年的一篇研究中指出,

用 eCO2 二氧化碳飛梭雷射多次治療下,

可永久去除已發生的汗管瘤,且不留下疤痕。

在這篇研究中同時也指出,

治療的次數越多次,殘存的汗管瘤組織就越少,

在「原處」復發的機會也會降低,

這帶給了大家一絲希望啊~但是麻煩的是,

汗管瘤本身是一種跟體質有關的疾病,

因此雷射治療並沒有辦法保證之後不會復發。

 

有沒有什麼保養方式可以有效預防汗管瘤呢?

目前很可惜的,並沒有。

因為它跟體質、遺傳比較有關,

跟保養的關係證據不明確。

有些人會覺得,

擦了眼霜、乳液之類的東西

會長出汗管瘤,是錯誤的說法!

事實上沒有什麼證據證明

眼霜擦了之後就會「太滋養」長出肉芽來。

會造成這樣的誤解,

我們推測可能的原因是在你還沒擦眼霜之前,

不會特別注意眼周,

而開始擦眼霜之後,就特別會注意附近的變化,

所以一旦有長出東西,或發現什麼東西,

你自然就會覺得好像跟你擦了眼霜有關,

然後眼霜好像很營養,

所以太營養了就讓肉芽長出來了,

感覺很有道理。

這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會出現的原因,

他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實際未必是這樣⋯⋯

 

這在我們做醫美的醫師也常有這樣的經驗。

病人來打肉毒桿菌處理魚尾紋,

過了兩週之後跑回來說,

我們沒處理好,害他眼下細紋跑出來,

結果比照了術前的照片,其實沒變。

會照成這樣的誤解的原因是,

以前你沒特別注意眼周,現在注意了,

而且魚尾的比較粗的紋變淡了,

你的注意就轉往眼下了啦~

 

粟粒腫的成因與治療

接下來進入到眼周超常見的小突起:粟粒腫。

這玩意兒很愛長在臉上,通常呈現膚色,

但是跟附近的皮膚比起來偏乳白或黃。

粟粒腫的發生原因有原發性跟次發性兩種。

原發性的一般認為是臉上細毛的漏斗部下層的增生。

次發性則被認為跟擦傷、磨皮雷射治療

或類固醇這類藥物的使用有關。

基本上就是皮膚受傷之後,

就有可能長出次發性的粟粒腫。

 

粟粒腫(Milia),圖片來源:wikipedia

 

大家可以看看這張圖,

長在眼周,「圓形」、「凸起」、

「偏乳白或黃色」的,這就是粟粒腫。

通常治療上醫師會用無菌的針頭去挑,

挑出一顆白白或偏黃的東西,就好了。

這個是健保有給付的喔~

至於保養上,

有些醫師會建議使用酸類可減緩生長速度,

但這證據還不夠明確。

但我們至少可以避免一些傷害,

導致後天性的粟粒腫長出來。

 

另外有些眼下的小點點,不屬於這兩種問題。

例如有些女生發現眼下皮膚有黃黃的小點,

但沒有真的突出。這通常是因為眼下皮膚很薄,

所以仔細看是可能看到底下的皮脂腺的。

這種東西就不用去治療了啦~

 

以上的這些狀況,

還必須跟病毒疣與扁平疣去區分,

如果是病毒疣跟扁平疣,

就是會傳染,且會增生的。

有這種狀況,記得要去找醫師處理喔!

然後別再以訛傳訛啦,

眼霜是不會導致長肉芽的啦~~~

 

 

本文由 美的好朋友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Medpartner是由一位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 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 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 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 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 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 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 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 拒絕任何業配。

Medpartner是由一位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 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 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 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 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 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 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 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 拒絕任何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