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社區,為什麼公設比居然不一樣?

House123

House123

  • 2018-08-21 09:50
  • 更新:2018-08-21 09:50

同一個社區,為什麼公設比居然不一樣?

(圖/shutterstock)

圖 : House123 / 邱愛莉

 

「愛莉,我最近對一個社區的房子有興趣,

那個社區有兩種坪數,

一個是 35 坪左右,一個是 48 坪,

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

明明是同一個社區,

可是公設比居然不一樣。

35 坪的房型公設比大約 27%,

48 坪的居然是 32%,

為什麼會這樣呢?」朋友好奇的問。

 

繼續看下去...

 

 

「他們是不是在不同棟?

每層的戶數不一樣?」我問。

「對呀,35 坪那個是一層 2 戶,

48 坪那個是一層 1 戶。

這個對公設比有差別喔?」朋友狐疑。

 

「對呀!當然!」我回答。

 

最近實價登錄計畫將「實坪化」,

增加「不含公設房價」欄位,

讓「公設比」又成為買方找屋時熱門的話題。

屋齡越新的電梯大樓,

公設比 30% 以上比比皆是,

不過,為什麼同一個社區的

公設比可能不同?差異在哪裡呢?

 

其實「公設」可以細分為

「大公」和「小公」

「大公」為「整個社區全體住戶

都可能用的到的公共設施」,

如:大廳、中庭、管理室、機房、

屋突、健身房、閱覽室等,

甚至有些建案連停車場的「車道」

都算在「大公」裡面。

至於「小公」則是指

「單一樓層住戶共同使用的公共設施」,

如:每一層樓的樓梯間、

電梯間、走道等,就是屬於「小公」。

 

以上面這個社區為例,

假設每一棟樓的樓梯間、

電梯間、走道坪數面積相近,

因為 35 坪房型的戶別為一層 2 戶,

48 坪房型的戶別為一層 1 戶,

所以 35 坪房型所分配到的「小公」

自然比48 坪房型的戶別少!

由於每一戶分配到的「大公」比例是一樣的,

「小公」比例的高低,

自然影響「公設比」的高低!

 

所以即使是同一個社區,

35 坪的房型公設比約 27%,

48 坪的卻是 32%,

中間的 5% 差距就是「小公」的差別喔!

 

 

不過,偷偷說個小秘密:

「公設坪數的分算」永遠是個謎,

數字可高可低,

除了法規規定的逃生避難空間

和機電空間等要求外,

其實最主要還是端看建商

「公設坪數分算」的藝術(或技術)。

花錢買「公設」到底有沒有價值?

沒有標準答案。對我來說,

要看自己和家人的需求,

以及買到的是什麼樣的「公設」。

一層一戶,能有自己獨立的梯廳,

有健身房可以運動,有中庭可以散步,

有閱覽室可以在需要安靜工作時靜得下心,

有乾淨的游泳池可以和家人玩玩水,

有 24 小時管理的 lobby 確保社區安全…

這些值多少,每個人的答案不同。

 

不過,如果在意「公設比」,

下次看屋時也可以留意

是不是每一個戶別的「公設比」都一樣喔!

 

文章來自:House 123,原文於此

 

 

House123

House123

我們是一群熱血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我們喜愛房子,對房地產充滿熱情,並渴望跟我們一樣身在台灣的人,可以擁有自己夢想的家。 部落格:http://blog.house123.com.tw/

我們是一群熱血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我們喜愛房子,對房地產充滿熱情,並渴望跟我們一樣身在台灣的人,可以擁有自己夢想的家。 部落格:http://blog.house123.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