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沒事?心臟科醫師:小心喝到水腫,才發現心臟衰竭!這4徵兆太容易被輕忽...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8-08-15 09:55
  • 更新:2020-03-12 13:40

多喝水沒事?心臟科醫師:小心喝到水腫,才發現心臟衰竭!這4徵兆太容易被輕忽...

(圖/shutterstock)

 

 

 

您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許多人的選擇是「喝水」,

認為晨起喝水可以促進代謝和幫助排便,

甚至在氣溫偏冷的清晨

喝一杯溫開水有助預防中風,

不過,醫師提醒,

如果長期多喝了這一杯水,

發現有下肢水腫的情況,

小心可能是「心臟衰竭」的前兆,

不可掉以輕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多喝水有益健康?

心臟衰竭族群是特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幫助身體從尿液排出不好的物質,促進健康。

三總松山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劉崢偉表示,

這個論點適用絕大多數人,

但有一小群民眾卻是常常喝太多水喝到腳水腫,

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心臟衰竭」!

特別的是,這一小群民眾

不僅有高齡70以上的長者,

還有少部分是有心臟衰竭症狀

卻沒警覺到的中壯年族群。

心臟衰竭,俗稱為「心臟無力」,

是因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

無法發揮原有的幫浦功能,

將血液打出去供給身體需求而產生的症狀。

由於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不明顯,

容易被輕忽,

長期未治療可能導致心臟功能惡化,

最嚴重者甚至小命難保!

 

心臟無力如何知道?

4徵兆報你知!

如何及早發現自己的心臟可能無力了呢?

劉崢偉醫師表示,

心臟衰竭有4個常見症狀,

民眾若發現符合以下情況,

都應立即就醫檢查。

【心臟衰竭4警訊】

1.體力下滑、容易喘:

是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

請跟自己做比較,

如果發現從事相同程度的活動,

且平常一直有持續在做,

過去可以輕鬆完成,

現在卻做不到一半就氣喘吁吁,

就要小心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警訊。

舉例來說,

以前爬樓梯到4樓也能健步如飛,

現在卻爬到3樓就喘到需要休息;

以前逛街1小時也不喊累,

現在才逛10分鐘就想坐下來休息,

這些活動時容易氣喘吁吁的徵兆

可能暗示有心臟衰竭的情況,

並不一定全然是年紀老化所造成的體力衰退,

千萬別以為只是「人老了」!

 

2.下肢水腫:

心臟衰竭會造成血液無法正常回流,

水分依循「水往低處流」的物理原理,

自然會從身體低處開始蓄積,

在腳背、腳踝和小腿處出現水腫症狀。

心臟衰竭引起的水腫,

在按壓時會出現明顯的凹陷,

凹陷深度與嚴重程度成正比,

另外,大多為雙腳凹陷性水腫,

如果是單腳水腫可能還有其他的病因。

此類型水腫與女性生理期

因荷爾蒙變化所造成的水腫不同,

生理期水腫按壓時雖會泛白,

但不會凹陷,且經期結束就會自然消腫。

 

3.陣發性夜咳:

正常人平躺睡覺時可以一覺到天亮,

但心臟衰竭的患者

躺平睡覺卻常會睡到一半咳嗽醒來,

必須墊高枕頭才能好好睡一覺。

這是因為心臟衰竭容易造成水分鬱積,

導致肋膜積液或肺水腫(俗稱肺積水) ,

加上水往低處流的原理,

人在平躺姿勢下,

大半的肺葉都浸泡在肺積水中,

進而誘發咳嗽,干擾睡眠。

 

4.端坐呼吸:

與陣發性夜咳的原理相同,

端坐姿勢時肺積水積在肺底,

肺部氣體交換的能力受到積水的影響比較少,

而躺平時肺部因為積水攤平的關係

使氣體交換能力變差,所以呼吸變得費力,

也沒有辦法躺平睡覺,

必須維持坐姿使呼吸順暢。

 

(贊助商連結)

 

下肢水腫會傷「心」,

天天量體重也能做監測!

在上述4大徵兆中,

「水腫」是最容易被輕忽的一個!

該如何加強警覺意識呢?

劉崢偉醫師表示,自我監測很重要,

除了按壓小腿脛骨前端確認是否水腫之外,

養成天天量體重的習慣也相當重要!

正常狀態下,

一般人不會有體重突然暴增好幾公斤的情況,

但如果正常飲食,

體重卻在1星期內增加3公斤

且合併下肢水腫的情況,

這多增加的體重可能來自於心臟衰竭的水腫,

也可能代表腎臟或肝臟功能出現異常,

應盡快就醫。

由此可知,

天天量體重有助早期發現心臟衰竭,

但需注意,測量時要用同一個體重計,

測量前體重計先歸零、大小便排空,

且穿輕薄的衣物,以免出現測量誤差。

舉例來說,宿便不解、尿液不排,

就可能讓測得體重比實際體重多出0.5至1公斤。

 

起床該不該喝水?

醫:健康喝水3秘訣!

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既然早起後喝水可能造成下肢水腫,

增加心臟的負擔,

是否就代表「晨起喝水」的習慣該戒了?

劉崢偉醫師以自己起床後

也習慣喝一小杯(約150至200c.c.)開水為例,

強調重要的不是「起床後要不要喝水」,

而是「如何正確喝水」!

以下提供健康喝水的要訣作為參考。

 

 

【健康喝水 3 秘訣】

1.安全飲水量:

一般健康人的每日飲水量為2000至3000c.c.,

除非是運動、大量流汗,

或因罹患尿路結石或服用特定藥物

被醫師叮囑要多喝水,否則不建議多補充水分。

特別是,心臟、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好的人,

千萬注意「不要額外多喝水」。

而部分心臟疾病患者應「限水」,

嚴重心臟衰竭或瓣膜性心臟病者的每天水分攝取量,

包括三餐湯湯水水全部加起來,不可超過1500c.c.。

2.小口小口喝:

許多上班族白天工作忙碌,

會在晚上回家後猛灌水補充,

但這樣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更容易水腫。

建議喝水時避免牛飲,

將一天飲水量平均分配在每個小時,

除了睡覺,每小時約喝100至200c.c.,

每次小口小口喝。

如果小口喝完水還是常常覺得渴,

特別是心臟疾病患者,

可試著先將水含在口中幾秒鐘,

口腔黏膜充分濕潤後再吞下,

通常可改善口渴的情況。

3.視尿色調整:

正常的尿液透明無色,

深黃色表示水分攝取不足,

腎臟灌流不夠導致尿液濃縮,

此時可彈性增加飲水量至尿色變淡即可。

不用刻意追求尿液的透明感,

因為可能會讓人喝太多水,頻頻跑廁所。

 

《健康小叮嚀》

預防水腫,除了控制飲水之外,

劉崢偉醫師提醒,

別忘了也要「控鹽」!

吃太鹹讓血管滲透壓變高,

刺激分泌口水的中樞,

導致口渴口乾,一直想喝水。

一般人的每日攝鹽量

應控制在5至10公克,是鈉離子2至4公克。

 

本文授權自 華人健康網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Sandy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