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當控制狂父母!小心養成「只敢講謊話」的孩子...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8-06 16:46
  • 更新:2018-08-07 10:41

別再當控制狂父母!小心養成「只敢講謊話」的孩子...

(圖/shutterstock)

 

某一天,我和好友維​​維在餐廳吃午飯,

期間,他遠在老家的父母打電話過來,他接了,

電話那頭父母問他工作的情況,他說挺好的,

老闆是如何如何看重他,待他是如何如何好。

我在旁邊聽著,有一絲訝異,

因為他已經從國企辭職好幾個月了,

還出去旅行了一趟,

回來後正準備和幾個朋友一起創業。

 

就是說,他和父母說的那些話完全是假話。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待維維掛完電話,我問他,

為什麼不告訴父母實情呢?

他開始委屈地吐槽,我哪裡敢告訴他們真實的情況啊,

他們要是知道我辭職創業,

不是叨叨個沒完,就是擔心得睡不著覺。

不瞞你講,這麼多年,我對我父母一貫都採用這種矇騙的方式。

他們之前問我有沒有女朋友,我有也不告訴他們,

沒有也會騙他們有,但會說感情還不穩定,

我這麼做就是怕他們擔心和催促。

有了吧,他們會催你趕緊帶回去,見家長,然後結婚;

沒有吧,他們又焦慮得不行,

到處託人給我介紹相親對象,真的很煩。

我還記得以前中考,我父母焦慮得幾天都沒合眼。

我現在創業,更不能告訴他們,告訴了吧,

他們一定三天兩頭打電話過來,

說你那個國企不是很穩定嗎,

收入福利都不錯為什麼要辭職啊?

你現在創業,失敗了怎麼辦?賺不到錢怎麼辦?

他們非把你煩死不可。

而且他們年紀也大了,

再這麼焦慮,對心臟也不好……

我看著他,忽然覺​​得他好可憐,

忍不住問,你這樣騙父母,

自己心裡也不好受吧?

他嘆了一口氣,說,是啊,

如果有人以為我這樣騙父母,

我心裡會好受,那他就錯了。

我很愧疚,撒謊也不容易,你撒了一個謊,

就要為這個謊言不停地編織下去,

太累了,但是我實在沒有辦法……

前段時間我看關軍的《無後為大》一書,

也提到類似的事情,他在北京參加一個飯局,

那個小小的餐廳隱藏在七拐八彎的胡同里,

老闆兼任伙計是一位女性。

“她不到三十歲的樣子,眉目清秀,

戴著文質彬彬的眼鏡,

看上去與前述三個工種都不搭界,

倒是很符合她母親依然以為的那個職業

—這女孩原本在福利優厚的政府部門做公務員,

這成為家人驕傲的資本。女孩因無法忍受機關生活,

瞞著身在外地的家人在幽深巷子裡開了一家小店,

過著辛苦而自由的日子,幾年下來,

她一直製造著仍工作於政府機關的假象,

免得家人受到'巨大傷害'。”

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有對自己的父母撒謊嗎?

如果有,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撒的謊呢?

我在心理諮詢中,碰到不少這樣的情況。

有的人已經從原來的單位辭職很久了,

卻一直瞞著父母,父母對此一無所知;

有的人已經離婚大半年了,不敢告訴父母,

父母被蒙在鼓裡,一直以為孩子過得很幸福;

有的人甚至換了一個城市生活了,

但也不告訴家人,想盡各種辦法辛苦地矇騙和表演……

為什麼這些孩子要長久地欺騙父母呢?

什麼才是導致這些騙局的根源?

 

父母的過度關注、過度擔心

其實表達了對

成年子女的不信任。

我發現通常遭成年子女欺騙的父母有兩種類型,

一種叫“直升機式父母”。

什麼叫“直升機父母”呢?直升機大家都知道吧?

那種在你頭頂盤旋,一天到晚發出巨大“轟隆隆”噪聲的飛機。

所謂“直升機父母”就是那種一天到晚憂心忡忡、焦慮不已,

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的父母,他們總活在害怕和焦慮情緒之中,

對孩子缺乏基本的信任,天天在孩子麵前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你出去旅行,他們擔心你迷路或者被人騙;

你加班走夜路回家,他們擔心路上你會被車撞或遭人搶劫;

你跳槽,他們擔心你找不到工作;

你談戀愛,他們擔心你遇人不淑,情感受傷……

總之,“直升機父母”被恐懼和焦慮主宰,

認定世界是不安全的,子女是弱小無能的,

他們總是在子女耳邊叨叨個沒完,

永遠把子女當成沒用的小孩看待,

讓子女不厭其煩的同時,

也削弱了他們自身的力量。

父母的過度關注、過度擔心

其實表達了對成年子女的不信任。

這種過度的擔心也把過多的能量放在負面事情上,

最終容易導致好事變壞事。

這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羅森塔爾效應”),

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

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如果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待或暗示,

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

如果你對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待或暗示,

他往往會真的變糟糕。

有句話叫“擔心是一種詛咒”

講得就是這類“直升機式父母”。

 

 

理解比時時擔心更溫暖人心,

自由比控制更能拉近關係。

除了“直升機式父母”,

子女還會欺騙的一類父母是“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容易把子女當成個人的私有財產,

他們干涉和控制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否定或者扭曲孩子的感受,

剝奪孩子的自主選擇權,

甚至孩子都已經成年了,

他們還在不停地施加控制,

不肯放手,不給子女尊重和自由。

我有一個來訪者,她的媽媽是一個控制型的家長。

某一次,她和她媽媽一起逛街,

想要買一件紅色的襯衫,可她媽媽堅決讓她買一件白色的,

因為她媽媽認定紅色太艷了,

不適合她,白色的更好看,也更適合她,

女兒應該喜歡白色的,而不是紅色的。

她對我說:我媽媽甚至認定我其實是喜歡白色的,

而不是紅色的,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而已。

難道她比我自己更清楚我喜歡什麼嗎?

真是太荒謬了!

確實荒謬,但是這樣荒謬的事情

確實發生在很多親子關係裡。

很多父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和乾涉著孩子。

孩子高考填什麼志願,大學時和誰交朋友,

畢業後找什麼工作,交往怎樣的對象,

父母通通都要干涉,

將個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這種控制導致的惡果很多,

其中之一是,孩子從內心對父母有叛逆和怨恨的情緒,

根本不願意與父母真誠溝通,

每次做任何決定都不願告訴父母。

比如,我的這個來訪者在上大學時,

偷偷給自己轉了專業,

直到大學畢業,她的媽媽才知曉。

如果兩代人之間的關係只能

靠這樣敷衍、欺瞞的方式維繫,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哀。

我始終認為,在家庭關係中,

理解比時時擔心、過分關注更溫暖人心,

自由則比控制、干涉更能拉近彼此的關係。

 

 

親子關係中有欺騙,

夫妻關係中也有,

很多夫妻之間也是靠相互矇騙維繫的,

比如丈夫明明在和朋友看球賽,卻騙妻子在加班;

妻子明明在參加一個讀書會,

卻騙丈夫在女朋友家吃飯。

這其中的原因有沒有和欺瞞的親子關係

有一致的地方呢?

比如妻子總是時時擔憂或者不信任丈夫,

丈夫只好撒謊以求輕鬆。

丈夫總是喜歡控制妻子的社交,

過度地干涉她的生活,

妻子只好撒謊求家庭和睦。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

她是一名年輕女性,除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她還是一位主持人,工作之餘接一些商業活動的演出。

她很喜歡這份主持的工作,覺得給自己帶來價值感和成就感,

但是她的男友反對她做這份工,

因為不喜歡她拋頭露面,曾多次阻止和乾涉過她。

可她無法放棄對這份工作的喜愛,

只好瞞著男友,自己偷偷去工作,但是內心非常痛苦,

對兩個人的感情也產生了懷疑。

這位男性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對女友施加可怕的控制,

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缺乏對女友自主性的尊重。

如果他能夠給予女友理解和自由,

他的女友也一定不會故意欺瞞他。

無論你是父母,還是伴侶,

請不要成為“直升機式”或者喜歡控制他人的人,

因為那隻會讓你的家人和伴侶離你越來越遠。

如果我們能真正看到並認同:

即便在親子關係,伴侶關係中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選擇和人生負責,

那我們的關係就有一定的空間和界限了,

尊重和自由的清風便可在其中穿行,

理解便多過無用的擔心,自由便多過窒息的控制,

那時,我們的關係反而會更親密更溫暖而非痛苦的羈絆。

 

 

本文授權轉載自 Meiya,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Lenox )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