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font-size: 13.3333px;" target="_blank">shutterstock.com)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讓人非常憤怒。
一個帶著孩子的婦女上公交車,
坐在座位上面的農民工見狀趕緊起身讓座。
本來是一件好事,沒想到這個中年婦女,
一把將孩子揪過來,大吼一聲:
“不稀罕你讓座,滿身細菌”。
當時氣氛非常尷尬,
農民工在下一個站就默默下車。
看到這一幕除了滿滿的心疼農民工這個群體,
我更心疼的是那個母親身邊的孩子。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
自己的言行舉動讓農民工小伙尷尬寒心。
不僅自己用尖酸刻薄的語言鄙視農民工,
還把這意識灌輸給她的孩子。
讓這個孩子從小就知道農民工是低人一等的,
是髒的,和他們接近會得病的。
這位母親不僅讓自己受人鄙夷,
用自己扭曲的心來度量他人善良和愛心。
還將錯誤的意識灌輸給孩子,
在孩子幼小心靈中埋下了貴賤之分的種子。
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
父母是什麼樣,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麼樣。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
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難以忘記: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
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
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父母的修養,就預示著孩子以後的教養。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培養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
是把孩子培養成人擺在比成才更重要的位置。
生活中也有很多會“教”的父母,有這樣一個故事。
早晨有一對父子出去鍛煉,
正好趕上環衛工人給綠植噴水,
小男孩5、6歲,覺得澆水好有意思也想澆。
他爸就很有禮貌地問環衛工人:
師傅請問能不能讓我兒子澆幾下?
師傅說好呀。
小男孩就澆得特別認真開心。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問爸爸:
爸爸我長大也想當環衛工人澆水。
他爸語氣很平和地說:
好呀,只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行行出狀元。
換成其他的家長也許會說:
看看,你要是不好好學習,
將來就像環衛工人一樣,將來只能掃大街道。
良好的教養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是從細節做起的,
有教養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贊助商連結)
最高境界的炫富,
是我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前段時間阿姨腦出血,
表姐幾乎一天24小時都在病床前照顧阿姨。
手術很成功,阿姨出院後但身體無法活動。
為了能讓阿姨早點好起來,每天不管下班多晚,
表姐都堅持給阿姨做康復訓練。
兩個月後阿姨終於能正常活動了。
鄰居羨慕的對阿姨說:
你看你把孩子教得多好,
待人謙和有禮,事業有成,
尤其是這份孝心難能可貴。
表姐笑著說:
小時候媽媽對奶奶的善待,
在我心裡就種下了一顆種子。
那個時候我就在心裡暗暗發誓:
我一定要像媽媽對待奶奶一樣去對待自己的父母。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善待父母。
烏鴉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
父母就應該以身作則,
孝順雙方的父母和長輩,
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
這樣,孝心的種子才會播撒到孩子的心裡,
將來孩子才會善待自己。
最高境界的炫富,
不是比家境顯赫,比名貴學校;
而是你雖有金山銀山,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因為,我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教養,不是富貴人家的專屬,
也不是貧窮人家的私藏,
真正高貴的不是出身,是教養。
良好的教養是為孩子心靈世界打造的一盞智慧之燈。
真正高貴的不是出身,是教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
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
就是人的教養。
教養,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靈魂,
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
只想通過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
看似奇巧,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
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功虧一簣。
有教養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與尊重他人的人,
是衣著舉止得體、知書達理、做事有分寸的人。
在生活中他們就好像陽光,帶給人溫暖和幸福,
相處起來更讓人覺得舒服,
更能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對於父母而言,
當你每天討論窮養、富養的時候,
其實都不如教養來得實在,無教養寸步難行。
教養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與其給孩子留下財富,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所以,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良好的教養,才是孩子立足的根本。
真正高貴的不是出身,是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