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每年要花上好幾萬、
繳交幾十年的保險,
卻完全不懂?
台灣人普遍對保險認知不足
在台灣,保險的高普及率
高居全球第一,
平均每個台灣人都有 2.3 張保單。,
但大家對於保險認知
卻有著一段極大差距,
多半覺得保險用語艱澀難懂、
資訊不透明,所以逃避不去看
保單健檢 :
業務員的推銷保單話術 ?
許多人在聽到保單健檢時,
都誤以為是業務員的推銷保單話術,
因此總是急著抗拒。
其實,保單健檢的目的之一就是:
幫助被保險人檢視手中保單,
是否符合現階段的自身需求,
以避免不必要的保費支出。
也為了避免因為突發的意外與疾病,
導致收入中斷,甚至身故
影響家人的經濟生活。
人生無常,建議與其考量
10年、20年後的事,
不如先完成現階段規劃更實際。
1、保單健檢的原因:
正如體檢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
保單健診保障自己與家人的經濟安全
每年,你總會為定期做健康檢查,
因為你明白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的道理。
健檢對身體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那麼為保障身體、
生命與家庭成員經濟安全
做定期保單定期健檢,
難道不是更加重要嗎?
2、檢視每年數萬元的保費
到底在保什麼 ?
先問問自己懂各種險種嗎?
你的醫療險是不是
只有「住院」才會理賠?
醫療險有哪些除外責任你知道嗎?
如果買了「意外險」,
突然心臟病發去世會理賠嗎?
捫心自問,如果看完問題
腦袋裡仍是問號連連,
那麼請你務必將保單拿出來閱讀,
小花平台溫馨提醒:
是否買了重複保障?
是否買錯保險種類?
不要等到意外、無常降臨,
到時才發現急需保險金救急,
那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3、思考人情保單保障
是否需要
就算不好意思退掉人情保單,
也請好好思考人情保單內容
是否符合自身現階段需求。
建議你可依據以下 3 原則先進行初步檢視。
→ 先保大再保小
先保重大風險大的,
例如:死亡、重大傷病、
癌症、殘廢等,若預算足夠,
強烈建議再補強其他險種。
→ 以低保費購買高保障
以壽險保障來看,
定期險可能只有
終身險保費的 1/3 ~ 1/9,
建議可以高額定期險
搭配小額終身險,
那麼所省保費則可再進行其他險種補強。
→ 先保當下再保未來
投保前請先評估,
以當下可能的突發狀況先進行補強,
而後再考慮未來長期穩定的風險。
先規劃保障像是:重大傷病險、
癌症險、殘扶險和醫療險後,
再來考慮年老後的退休風險像是儲蓄險。
4、保單整合、整理
避免重複購買相同保障
透過定期保單健診,
就能清楚知道自己
與每個家庭成員的保障,
如此一來,萬一意外發生時
你與家人才更能掌握各項理賠事宜。
5、人生階段不同:
保障規劃產生缺口
你依然單身、未婚,
但你必須知道有一天你/妳
也會眉髮斑白、氣衰力弱,
可能還須忍受病痛折磨、
行動不便。不管未來如何,
能夠肯定的會是你想擁有:
安心、有尊嚴地樂享晚年。
或者,你結婚了也有了孩子,
所肩負的是甜蜜
卻又無比沉重的責任感。
身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
如果哪天發生意外,
是會壓垮這個家的。
誰來負擔生活開銷、教養費,
更遑論是長期照護所需的龐大醫療、
復健及看護費。
6、身份轉變應修正
避免日後理賠糾紛
保單健檢的目的之一,
即是在確認人生的不同階段,
像是:學生時期、就業、結婚
、生子、置產、退休等,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責任重擔、
不同的保障需求,
透過不同人生階段或者至少
每3年定期檢視保單內容,
就能把該轉嫁的風險與
資金缺口漸漸補足。
定期進行保單健診,
才能隨著需求調整保障內容、額度,
也才能提醒自己該準備的資金缺口,
讓保障漸漸到位。
再者,不管不是婚姻狀態、
工作形態的改變,
一旦身份轉變,
請務必記得要聯繫業務員。
先進行諮詢,
是否需要進行職業等級、
相關個資調整。
不要以為只是換公司,
工作內容相同,
就可不必通知保險公司,
畢竟職業等級是否需調整,
決定權始終取決於保險公司!
為了避免日後造成理賠糾紛,
務必記得要修正基本資料。
7、間接確認保單未失效
保障不間斷
假如,你因為工作忙錄等因素,
導致忘了按時繳交保費,
這時若又因為搬家忘了更改保戶個資,
那麼你很可能因此遺漏了
保險公司所寄發的保費催繳通知單。
直到申請理賠時,
才發現保單早已失效,
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發生了任何意外或疾病,
理賠金就必須自掏腰包了!
小花平台溫馨提醒:
透過保單健檢,
真正幫助你做好風險、
理財與資產的防護網規劃。
畢竟,保險不是買心安,
而是要保障你與家人都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