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打罵出來的!一張圖告訴你,打罵孩子的後果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4-30 19:07
  • 更新:2020-06-01 10:03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打罵出來的!一張圖告訴你,打罵孩子的後果

(圖片擷取自:Redime)

 

 

最近,

在網路上看到了下面這張圖,很受觸動,

圖中的父親面目猙獰,

舉起手要暴揍孩子,

孩子驚恐地坐在椅子上,用雙手防衛。

可悲的是,這些來自父親的傷害,

在成長中一一烙印在他的骨子裡,

成為他不可磨滅的性格特質。

於是,他長大後成為了父親的模樣,

並把這些巴掌繼續繼承給自己的後代,

由此循環反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打罵教育長大的孩子,

人生各方面都會受此影響

照片用了一種濃縮的方式表達了

「打罵」教育對孩子性格、人生的塑造

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中間沒有過多的贅述,

然而現實生活中,

那些在打罵教育中長大的孩子,

他們在生活、感情、工作

等方面無不深受此影響,

這種教育帶來的傷害要比常人想像的

沉重、悲壯的多得多。

 

曾因沒擺脫母親錯誤教育,

她付出慘痛代價

心靈導師賴佩霞,

在未系統地接觸、研究心理學之前,

她就因擺脫不了母親的錯誤教育

而付出過慘重代價。

她的母親來自小鎮,讀的書不多,

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和父親離了婚。

像很多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一樣,

賴佩霞的母親敏感、多疑,充滿哀傷。

因為基本上不怎麼和家人聯繫,

也沒有什麼朋友,

所以賴佩霞成為了母親生活的所有動力,

與此同時,

也成了母親發洩對不如意生活的出氣筒。

 

她以為媽媽的打罵,

是一種愛的方式

每次媽媽打她、罵她的時候,

都會說「這世上沒有任何人要你,

只有我要你,你怎麼可以不聽話?」

「我打你罵你,都是因為我愛你。」

她很痛苦,

可是這些話,她都聽進去了,

她為此自卑、懦弱、充滿攻擊性,

並以為這就是愛的方式。

 

25 歲那年,

她走入了人生中第一段婚姻,

可是,因為母親對她根深蒂固的影響,

所以在那段婚姻裡,

她一直在用抱怨、指責的方式和丈夫相處。

結果可想而知,他們最終離婚了。

 

父母打罵根本是強行

將不滿遷怒在孩子身上

有一回,

她看到一個美國朋友因為孩子大聲嚷嚷

而狠狠地責罵並懲罰孩子,

但是很快,這位朋友就對孩子說:

「對不起寶貝,我剛才罵你,

不是因為你大聲說話,

而是因為我工作出了點兒問題,

是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更可悲的是,

孩子就全盤接受這種錯誤

這一幕,對賴佩霞的衝擊力太大了,

一下子把她拉回了小時候。

她突然意識到,

那些打罵孩子的背後,

父母的不開心其實是源於

對自己現狀的恐慌、對伴侶的不滿

或無法得到家人的重視。

而所有這些,

都是成人自己的人生課題,

可是有的父母卻強行轉嫁、

遷怒到孩子身上。

可悲的是,

孩子根本就不懂分辨本質根源,

他全盤接受,

然後將它糅合進自己的人生,

開始錯誤地對待所有親密關係。

 

 

打罵教育,

對孩子有可怕深遠的殺傷力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

她開始有意識地去做出改變,

並努力擺脫這種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

她不想把這種傷害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

然而,儘管努力癒合,

那些受過的傷,仍不可避免地留下傷疤,

賴佩霞曾在採訪中談到:

「即使今天我已經擁有先生與孩子的愛,

有朋友、學生、老師、讀者們的愛,

但母親那句『這世上沒有其他人要你』,

還是會時不時地在我腦中暗自打轉,

特別是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

我依然會在很深很深的潛意識裡,

感受到那句話的存在。」

可見,打罵教育對孩子

有著多可怕又深遠的殺傷力!

 

最可怕的是你對孩子這樣,

將來他也會這樣對你!

然而,那還不是最可怕的,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影片讓人看得義憤填膺。

影片中,51 歲男子彭某毆打 90 歲智障老母親,

據悉,因老人智力障礙,

喜在家中四處躲藏,

那天,老人又在家中四處躲藏,

將家中弄得髒亂,

彭某見母親不聽勸阻,憤怒頓起,

便動手毆打了老人。

 

影片在網路上熱傳之後,

幾乎所有人都對彭某群起而攻之,

然而,其中有一個評論

是值得所有家長深思的:

孩子對待你的方式,

就是小時候你對待孩子的方式。

 

你在傳達扭曲觀念給孩子,

拳頭或情緒可解決許多事

當然,無論如何,打人是不對的,

打母親更是大逆不道的,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不聽話、叛逆、

頂嘴就被打、被罵,

這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無疑在給孩子傳達一種扭曲的觀念:

遇事用拳頭或情緒可快速解決。

而如果你在打罵的時候,

還要告訴他:

「我打你罵你是因為愛你。」

那麼,長大後,

孩子極有可能就會用同樣的方式

來愛你、對待你。

 

只打罵卻不糾正錯誤,

孩子仍然會再犯錯

再者,教育用打、罵的方法有效嗎?

有,他犯錯的時候,

你打他,他一定會說:

「我不敢了,我再也不敢了。」

可是,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

一個孩子如果無法透徹地

看到自己的錯誤和糾正方法,

他就會不受控地重複犯錯。

曾遇到一個孩子,

他在 7 歲那年,

偷了父母的錢去買零食。

父母知道後打了他一頓,

他心理害怕極了,

可是,消停了幾天,

他又偷了錢。

就這樣,他不斷地偷,不斷的被打,

甚至有一次父親氣到把他趕出家,

讓他在門口跪了一夜,

可仍然改變不了他偷錢的行為。

 

父母只靠打卻不說,

孩子反而不會改正自己

12 歲那年,

他又一次忍不住偷了錢,

那次父親可能真的覺得他沒救了吧,

看了看他,沒有說話,更沒有打他!

晚上睡覺的時候,

父親突然到他房間對他說:

「你別再偷了,要錢你說一聲嘛,

爸媽會給你的,幹嘛要一直偷?」

 

就是這句話,讓這孩子突然意識到:

啊,原來要錢可以直接要的啊!

可以不用偷的啊!

想明白這一點,

他突然在被窩裡啕嚎大哭,

責怪父母只靠打,卻不早點說,

自此之後,他再也沒有偷過一次錢。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不是打罵出來的

很多時候,

孩子由於閱歷限制、認知不足,

常常會做出不符合世俗對錯的行為。

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告訴他

為什麼不能這麼做、你可以怎麼做,

很多時候,孩子會就此改正。

好孩子永遠都是教出來的,

而不是被打罵出來的。

 

孩子犯錯,

是要合理地懲罰

有家長或許會問:

「不打不罵,那孩子要怎麼管教?」

其實,不打不罵,

不代表孩子犯錯不懲罰,

關鍵是要如何合理地懲罰!

 

家長要將犯錯行為分級,

並給予適當處罰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少不了家規。

所以,這裡建議家長們,

學會在日常中分級羅列犯錯的行為等級,

一旦犯了哪些錯誤,

就應該接受什麼樣的處罰。

比如,不好好吃飯睡覺屬於一級錯誤:

三天不能喝飲料;

偷東西撒謊屬於二級錯誤:

當月沒有零花錢並要做某些家務等。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

家長既可以避免被情緒操控傷害孩子,

又可以讓孩子在家規中養成

信守承諾、有擔當的品格。

 

懲罰孩子,

要遵循這 3 條原則

但是,著名學者林格曾說:

「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

對其進行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

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

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

所以,家長們在懲罰孩子時,

一定要遵循以下這三條原則:

 

懲罰孩子時要讓孩子明白

懲罰的原因

懲罰前一定要先談心溝通,

讓孩子知道為什麼錯,

之後再對其進行懲罰,

不然孩子對家規只會恐懼和厭惡,

不會心甘情願地遵守。

 

以尊重為基礎的懲罰,

不翻舊帳、不辱罵

其實孩子重犯舊錯的時候,

自己內心已經很不好受了,

這時家長要適當學會沉默,靜觀其變,

不要指責,更不要說「你死不悔改」等。

 

 遵循家規處罰,不破格

家規既然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出來的,

彼此就要去遵守,

不要因為孩子撒嬌耍賴而隨意改變。

 

 

希望父母們以溫柔的雙手,

指引孩子前進

在此,衷心希望

每個叛逆、頂嘴、犯錯的孩子,

都能得到父母的正確指引,

而不是在拳頭和責罵中

充滿難堪和絕望。

 

記得著名演員陶虹曾在一檔節目中說:

「當所有人批評他的時候,他會選擇遠離你。

而只有孩子,在你越批評他的時候,

他越要來抱你。

孩子給你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愛。」

所以,在此也希望父母們

都能對得起這份信任和愛,

學會伸出溫柔的手指引孩子前進,

而不是用腳去踢孩子的胸脯。

更要時刻謹記:

孩子需要愛,

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共勉!

 

 

本文授權轉載自 教育,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