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出處:Money錢
台灣房屋一直受到炒作,
讓房價居高不下,
現在因為景氣持續衰落,
連帶造成房價的下跌,
現在是否為購屋的好時機,
還是等待房價進一步的下跌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再便宜都不能碰的5種房子
從 3 月底央行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
代銷或房仲公司接連傳出
「房地產回溫」的好消息,
然而對照新任行政院院長林全上任前,
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表明「保 1 無望」的預期,
恐無法樂觀看待這一波買氣回溫。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直白說:
「即便市場出現小陽春,也無法抵擋大環境不佳的事實。」
根據 Apple House 趨勢研究中心調查,
超過 7 成民眾希望新政府優先「拼經濟」,
讓人民生活變得更好;
至於期待政府「打房」的比重則降至 3 成以下,
顯示民眾擔心荷包更勝於擁不擁房。
房價緩跌-預售屋變相降價
南部房價降幅最大
站在第一線觀察的台灣房屋大直店經理陳泰源認為,
對照過去 3 次房市景氣循環,
這一波的修正似乎很「反常」,
原因是以前市場變差,
法拍物件會增加,
但目前在台灣低利率及低持有成本環境下,
可能因此未造成大量法拍出籠。
顏炳立預期,
這一波修正將是「溫水煮青蛙」緩跌,
急售物件不會一下子變多。
但只要房地產價格修正趨勢未變,
市場陸續就會出現許多特殊交易,
首當其衝會是預售屋。
房地產暢銷書《 30堂千萬房產課》作者、
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特別點出,
在國稅局大查稅以及市場前景堪慮的情勢下,
預售屋紅單交易(即購屋預約單,
民眾只要付些許訂金,就能取得購屋權利。
確定購買,補足訂金、正式簽約;
不願購買,可無息退還已付金額)將減少,
而賠錢脫手紅單的投資客也不在少數。
而對正在銷售中的預售個案,
建商更苦思解套方法。
陳泰源表示,為了對「買在高點客戶交代」,
建商一定會死守價格,
否則可能面臨大批退訂潮,
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買屋送贈品、送裝潢、家電、住宿卷」
等變相降價的銷售方法,
等到消費者對任何促銷手法都不買單時,
建商才會真正「實質降價」。
未來1年購屋當心
避開5種翻身無望房子
至於中古屋方面,
在自住客當道前提下,
徐佳馨表示, 2 至 3 房標準產品接手性最強,
但不能排除預售屋價格持續修正,
中古屋將跟著「向下比價」。
而在這股空頭氣焰瀰漫的環境下,
自住客未來 1 年若有購屋計畫,
絕對要避免買到以下 5 種
下一波多頭來臨也難以翻身的房子。
1. 包租包買回的預售屋
從資金成本來看,
不管是買新成屋或中古屋,
3 成自備款都要一次到位,
相較之下,央行房市管制政策鬆綁後,
低門檻的預售屋相對容易入門,「但風險高!」
見證台灣房地產 40 載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強調:
「不要認為建商是因為欠一大筆債才導致周轉失靈。
景氣不佳時,只要一張支票軋不過來,
銀行可能雨天收傘,造成骨牌效應。」
不久前新竹建商推出
「包租、包買回」的飯店型置產分紅個案,
如今飯店都還沒興建,
就傳出建設公司負責人捲款潛逃,不知去向。
王應傑建議,在房地產修正環境下,
因為難預期建商財務狀況,
反而要避免購買預售屋。
2. 地租年年調的地上權住宅
近年台北市房價高漲,
價格只有市價 7 折的地上權住宅,
曾經紅極一時。
但由於地上權住宅只有房屋所有權、沒有土地產權,
雖然有不用繳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的優點,
卻也因為沒有土地產權,
貸款成數較低,
加上政府的土地公告地價年年上漲,
地上權住宅每年要繳「地租」,
因此持有成本越來越高。
還有三種是什麼呢?...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完整原文
>>>再便宜都不能碰的5種房子
加入Line好友,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想知道更多嗎?
推薦這本MONEY錢 7月號/2016 第106期給你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