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一般人在計算配息商品的投資報酬率時
會以年化報酬與投入本金做比較
但在考量年化報酬時若忽略虧損的部分
容易產生高報酬的假象
先前曾提到有位朋友是 「高配息基金控」
從 12 %配息基金嘗到甜頭
一路又追逐到 18 %基金
最近這位 朋友又來找我問基金投資
但不是要我報明牌
而是對投資報酬有些不明瞭
(贊助商連結)
首先,他覺得理專說
他投資的配息基金中
最高一年可配到 18 %
但他發現同一個基金
每月配息有時多有時少
換算每年配息率有時高於 18 %
有時不到,他想知道這是否正常?
其次,他聽人說
高報酬往往伴隨高風險
他想知道自己的投資會有什麼風險?
從他所提的第 2 個疑問
我覺得他似乎已經從
追逐高配息的一頭熱
逐漸冷靜下來
不像有些人沉迷於
高報酬的數字迷思裡,不可自拔。
我從投資有獲利
該如何評量報酬率開始解說
簡單的計算
就是以獲利和投入的本金比較
看是賺了多少,再換算為百分比
就是投資報酬率
再以此為基準去比較
同一投資在不同時期
或同一時期不同投資的績效表現
例如以 1 萬元做某外幣定存
1 年利率 2.18 %,那就是 1 年賺 2.18 %
或是買基金
1 年賺了523元,那就是賺 5.23%
(=523元 ÷ 1萬元 ×100%)
獲利比外幣定存要佳
至於朋友投資的配息型基金
屬於每月配息
要計算投資報酬率對新手來說
可能會有些搞不清楚的地方
比如說,我曾經建議
可參考基金公司或銀行、
理財網站提供的基金配息資料
包括當月配息金額、
配息率、年化配息率等
但有人說不是很懂
主要是配息金額與配息率
不一定每月相同
年化配息率也會變動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按金管會規定
年化配息率的計算公式為:
每月配息金額 ÷ 除息前一日之淨值 × 1 年配息次數× 100 %
舉例來說,假定某基金本月配息 0.06 元
而配息前一日基金淨值是 12 元
該基金是月配型基金
那麼當月配息率就是 0.5 %
(=0.06 元÷ 12 元 ×100 %)
年化配息率就是 6 %(=0.5 %× 12)
可是如果我們逐月檢視這 3 樣
基金配息資料可能會顯示
每月配息金額、當月配息率、
年化配息率是不相同的
變動的原因是配息多少
及淨值與基金操作績效有關
這 2 者很難不動如山
如果基金又屬海外基金
還會受相關幣別匯率變化影響
不過,基金公司為方便投資人
大都會設法讓每月配息維持相對穩定
例如某南非幣計價的基金
從去年 3 月起維持
每月配息 1.925 元南非幣
到去年 10 月才調為每月 1.74 元至今
但由於淨值會隨市場
和操作績效而變動
月配息率也跟著變化
過去 1 年最低月配息率是 1.27 %
相當於年化配息率 15.24 %
最高月配息率是 1.46 %
相當於年化配息率是 17.52 %
也就是說,同一個基金
在 1 年之中無論配息金額、
當月配息率以及年化配息率
都會有所變動
所以買這類基金不要以為反正配息好
買進之後就不管了
因此我告訴這位朋友
最好以國外常用的
「總投資報酬」(Total Return)
來評量投資獲利
也就是把投資可能獲取的利息、
資本利得(價差)、股利、
利益分配(例如基金配息)
加總計算為總報酬
再和先前投入的本金比較
換算為總投資報酬率
我提醒朋友
前述的南非幣計價基金
如果只論配息獲利
過去 1 年的年化報酬率
在 15.24 %至 17.52 %之 間
但不要忘了,到我撰稿的 3 月 7 日
淨值是南非幣 133.47 元
而前 1 年的 3 月 8 日淨值
卻是 135.08 元
其中有 1.19 %的虧損
要計算總報酬就要把虧損也包含在內
所以說,真正的年化報酬率
要把淨值造成的虧損也加計進去
如果淨值不是虧損而是有增長
那就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基金
附帶一提,我所投資的基金
除了配息基金占大宗外
也有一些海外基金
我選擇配息時不領出來
以配息再購買基金持分滾入原投資
讓投資獲利能發揮相乘效果
加大總投資報酬率
這種投資方式的年化報酬率更好計算
就以最近的基金部位市值
和前 1 年的市值做比較
直接算出 1 年賺或虧了多少百分比
當作更換或保留這個基金的參考
最後再提醒一個
時時在變動的因素:匯率
以南非幣來說,曾經在 10 年間
對台幣貶值 60 %,若時間縮短為 5 年
2013 年 4 月 11 日至今,也貶了 28.82 %
所幸近期相對穩定
但投資配息型基金就該注意
在計價幣別對台幣貶值時
真正到手的台幣配息金額
可能低於對方公告的配息金額和配息率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