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米康身為一位哈佛培訓的動機專家
以及整個城市的醫療主任
卻在當新手媽媽時感到挫敗
被所有教養大小事搞得焦頭爛額
她忽略了很簡單的事情
就是直覺及平衡
於是提出「海豚教養法」
在嚴格和縱容的教育之間找到平衡
也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如果生活是一場在變化水域中的航行
海豚父母明白
對孩子最有價值的是
協助他們培養自己的心靈羅盤
養出健康快樂又積極的孩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 席米‧康
情感連結:
了解孩子是怎樣的人
海豚父母主要的教養工具是
「情感連結」、「以身作則」與「引導方向」
每個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
但不一定會跟孩子產生情感連結。
產生情感連結的意思是
真正暸解孩子是怎麼樣的人,
而不是把他當作你想要他變成的那個人。
不管孩子是什麼樣子
你都能把她當做一個個體來接納她、
愛她並與她建立連結。
以身作則:
與內在本質、外在行為有關
以身作則跟你的內在本質和外在行為有關。
兩者出現歧異時,孩子是會知道的,
所以用不著灌輸他們
一個你不怎麼相信的觀念,
你會被視為偽君子,
結果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舉例來說,我總是忘東忘西,
像是手機、鑰匙、皮夾甚至整個包包!
我的孩子知道這一點,
所以他們掉東西時,我沒有立場說教,
要求他們記得隨身物品。
我只能跟他們說忘東忘西
造成我生活上的壓力。
我告訴他們我正在努力改進,
如果他們有任何好方法可以讓我知道!
讓孩子理解「人生」這個課題
以身作則就是運用自己真實的例子
去教導人生課題,
而這些課題在我們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當中都可以找得到。
父母會帶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指出人生的起起伏伏,
同時一路上仍提供資訊和支援。
他們會跟孩子說:
「嘿,人生就是有這種不公平的待遇。」
「大家會用這些方式解決衝突。」
還有「這是個值得慶祝的美好時刻。」
然而,父母不會替孩子過人生,
因為人生是孩子自己的。
看更多好書試讀,拉近妳與孩子的距離:
- 你以為照顧爸媽 可以親力親為,卻心力交瘁 甚至造成悲劇...作家吳若權 親身經歷:你需要 喘口氣!
- 蔡康永:「聽話的孩子並不快樂!」別再濫用大人的「特權」換孩子的 乖巧!
- 聰明的媽媽,最懂得控制 情緒!你的情緒,決定了 跟孩子的距離
- 面對孩子頂嘴,最好的辦法 不是糾正、責備,而是 ___!(每位家長都應該看看...)
- 爸媽們,不用扮演成天碎念的虎姑婆! 日本的手帳管理術,用「1 張紙」,就讓孩子「主動完成」該做的事!
- 子女長大後,練習把他們當「別人」!過多意見、擅自安排,反而是一種 干涉
- 女人別硬「撐」!換個方式這樣「說」,多數時候 比強硬的態度更好!
- 洪蘭: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資產!
- 別拿擔心 當作控制孩子的藉口 | 你的擔憂 只會讓孩子陷入自卑裡!
- 心理學家:嚴格教育,教不出負責任孩子
本書摘自《哈佛媽媽的海豚教養法》
作者: 席米‧康 / 譯者: 洪慈敏 / 出版社: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