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自駕車時代來臨!
去年起,
各家汽車大廠紛紛推出
自家的「自駕車」,
如 Mercedes-Benz、Volvo、
BMW、Tesla、Volkswagen、
Honda、Ford、SUBARU 等,
且完成了道路測試!
台灣也跟著跟上這波風潮,
到底自駕車在夯什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目前自駕車已達到
能夠自行行駛、自動停車
依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
制定的標準,
自動駕駛分為五個等級:
雖然目前技術可完成駕駛
但駕駛人還是得隨時待命!
目前絕大部分已投入商業化運作的
先進自動駕駛系統( ADAS )
介於 Level 2 至 Level 3,
也就是說能夠自行行駛,
也能自動停車,
但是駕駛人還是隨時待命,
而 Level 4 以上則仍在測試階段。
自駕車趨勢
帶來3大技術利多
而其背後技術的整合,
主要像是雷達通訊系統、遠端運算系統、
視覺辨識系統、ADAS 系統
(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
甚至未來可能會導入 AI 駕駛決策。
1. 影像鏡頭:大立光 ( 3008 )
鏡頭市佔率達 35 % 再擴汽車版圖!
自駕車夯起,
背後的車用鏡頭題材也開始夯,
有分析指出,
未來汽車由於有「輔助停車」、
「緊急煞車」等功能的需求,
因此搭載的鏡頭也會從目前高端汽車的
8 個提升到 12 個,
有機會因此受惠的廠商,
除了原本大廠 SONY、LG 、
大陸 Continental 、BOSCH 等,
大立光 ( 3008 )、中國舜宇光學
甚至連鴻海也宣布攻進這塊市場。
而大立光的鏡頭在全球市佔率為 35 %,
若能擴及車用市場,
未來「車載鏡頭」這塊大餅
誰佔風頭都還不知道。
2. 防撞雷達 : 啟碁 ( 6285 )
市場對於主動式安全防護裝制需求日增,
明年市場需求估達 6000 萬套,
成長高達 72 %,
而在台廠之中,
啟碁發展速度領先同業,技術純熟,
將自今年第 4 季開始放量出貨,
明年全年出貨可望達 1000 萬套,
以每車配置 6 顆防撞雷達來估算,
營收將會超過新台幣 55 億元。
法人預估:
今年 EPS 約 6.2 元
明年 EPS 可望破 7
法人也指出,
啟碁明年由於防撞雷達訂單能見度
較其他消費性應用高,
營收成長力道可望增強,
預估全年營收成長幅度可逼近一成,
超過 660 億元且毛利率也隨之提升,
稅後純益預估挑戰 26 億元,
EPS 可望超過7元。
3. ADAS 駕駛輔助系統:同致 ( 3552 )
目前為亞洲最大的倒車雷達系統廠商,
以中國市場為重!
光中國市場佔同致出貨比重 7、8 成,
其餘為歐、美、台灣。
同致去年 11 月開始回溫,
營收達到 9 億元大關,
優於法人預期,
月增 28.85 %、年增 3.35 %,
是去年單月首度營收出現年增成長。
由於車廠對於汽車安全配備要求趨向嚴格,
同致 ( 3552 )主力商品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市場看好。
而自今年 5 月起,
美國政府規定車重在 1 萬磅內的車輛,
全面強制搭載倒車顯影系統,
同致可望直接受惠 !
各國政府爭相與業者合作
推動「自駕車」上路
自駕車真的比較好嗎?
自駕車雖然會對一些產業造成衝擊,
像是傳統汽車製造商與保險業者等等,
但是自駕車的擴增有助於紓解公眾運輸,
提高效率,甚至近而提高人類效能,
譬如你能邊工作邊開車,
小孩下課自動接回家等等,
未來前瞻性很高。
分析指出 2050 年全自動駕駛車輛
可創造規模達 7 兆美元的「乘客經濟」
去年 6 月 Intel 所公佈的分析報告指出,
2050 年全自動駕駛車輛
可創造規模達 7 兆美元的「乘客經濟」
其中 3.73 兆美元來自於乘客運輸服務
2.97 兆美元是企業對企業運輸服務
如貨運或自駕車貨運;
最後一項是營收達 2,031 億美元,
針對消費者提供無人車配送服務。
例子:
「世界第一家」
自動駕駛商店即將營運 !
美國新創公司推出行動雜貨店,
消費者只須透過一個按鈕,
就能將行動雜貨店召喚至指定地點,
使消費者能採購到
最新鮮的農產品和食品雜貨。
更重要的是,
由於這是一部以自駕車為設計基礎
而打造出的行動商店,
因此消費者可望能夠
以市場最低的價格購買到這類商品,
省去了高昂的人工運送費。
自駕車在台灣已經開始推行
去年,台灣到處充斥自駕小巴的身影。
由法商 EasyMile 提供的巴士,
陸續在台北市仁愛路專用道、
高雄駁二園區,北、中、
南幾座城市裡亮相,
讓民眾一睹自動駕駛的魅力。
台灣也有自己的自駕車!
目前國人自主研發的自駕車
已在彰化車測中心進行道路實測,
其中模擬行人及車輛衝出自動煞停,
展現系統整合度,已達可上路階段。
代表著台灣確實已經充分擁有技術,
但是成本太高,
若未來台灣想打造一台「MIT 自駕車」
企業結盟是很重要的!
自駕車再也不只存在於電影
未來十年將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建議你看這本書
《散戶的獲利準則:投資致富的正確方式,
大多數人不採用,這反而是你的機會》
作者: 卡爾 ‧ 理查茲 出版社:大是文化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