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為示意圖,非本人)
作者: 吳恩瑛
孩子頂嘴時,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聽到最後,再給予指示,
但是,這時有一點必須當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父母聽來,有時可能是相當幼稚的話。
父母千萬不可一一指出其中的問題,
急著說服與點醒孩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頂嘴,急著糾正他
他也不會因此改善
好比孩子說:「我討厭上幼稚園。
我只想在家看巧虎,吃媽媽煮的東西!」
一般父母當下的想法是:
「啊,我得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才行。」
於是急著向孩子說明不能這麼做的原因,
讓孩子理解,並且期待孩子立刻接受。
「其他小朋友都上幼稚園,
如果只有你在家,就會跟不上別人的進度。
你想這樣嗎?」
難道父母這麼說完後,
孩子就會出現
「啊,我得乖乖上幼稚園才行!」的想法嗎?
恐怕很難。
孩子頂嘴 先聽完
再給予回應
所以,即使孩子因為非常幼稚的原因和父母頂嘴,
也得從頭到尾聽完。
聽完後,再給予回應。
「原來你是這麼想的啊。
有時候會不想去幼稚園,是吧?」
接著給予明確的指示:
「就算這樣,還是得去上課才行。」
如果孩子堅持「我不要去!我不要去!」
父母到了時間應將孩子抱上娃娃車,
並且對孩子說:「還是得去幼稚園才行。
等你回來的時候,媽媽再跟你一起玩,
做好吃的東西給你吃。」
接著將孩子送往幼稚園即可。
明確說明之後
果斷地做出反應
父母無不希望在自己清楚的說明後,
孩子能記取父母的話,
有所覺悟「啊,原來如此,
是我的想法錯誤了」,
不過這種期待其實只是奢望。
孩子的能力有限。
即便如此,說明仍有其必要。
「當然總會有幾天不想去幼稚園。
不過再怎麼不想去,只要身體沒有異狀,
每天都得去幼稚園。」
在給予明確的說明後,
就果斷地將孩子送上娃娃車。
孩子頂嘴時
詳細說明原因他也聽不進去
坊間不少親子教養書要父母別忽視孩子、
不要用通知的語氣告知孩子結果,
並詳細說明禁止的原因。
但是這只適用於天下太平的時候。
當孩子惡意頂撞父母時,
即使對孩子詳細說明反對的原因,
孩子也聽不進去。
況且,「你想進度落後嗎?」或是
「你不上幼稚園,以後怎麼上小學?
其他小朋友都會寫字,就只有你不會。
以後連字也不會寫,看誰還跟你玩?」
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問句。
其實一句「就算這樣,你還是要去幼稚園」,
就足以表達了。
當孩子正在氣頭上或過於激動而頂撞父母時,
最好先將孩子說的話聽完,
再下達簡潔的指令。
可以在關係和睦的時候
在詳細說明給孩子聽
不過在親子關係和睦的時候,
詳細說明也無妨。
例如讀故事書給孩子聽的時候,
可以告訴孩子:
「故事書裡面的敏智說討厭去幼稚園。
為什麼討厭幼稚園呢?
原來是想要自己一個人玩玩具,
但是在幼稚園不可以這樣,
所以討厭幼稚園。你會不會這樣呀?」
也可以像這樣引導孩子回答。
「家裡玩具都是你的,
所以可以自己一個人玩,
但是在幼稚園沒辦法,對吧?」
「嗯。」「幼稚園裡的玩具是誰的?」
「是老師的。」「沒錯,是老師的。」
或是將父母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
「其實媽媽有時候也不想去上班。」
用這句話開頭。
「真的嗎?那媽媽也一起玩吧!」
「那可不行。媽媽還有事情要處理,
不論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才行。
媽媽也有不得不忍耐的時候。」
孩子可能會問:「那天天都得上幼稚園喔?」
「感冒發燒的時候,要在家裡休息才好得快。
如果去幼稚園,可能會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這種時候要在家裡休息。
另外,發生特別事情的時候,
也可以不去幼稚園。
如果真的有哪天不想去幼稚園,
一定要告訴媽媽原因。
媽媽一定會幫助你的。」
有些孩子容易認為
「接受我的想法等於愛我」
有些孩子特別不能接受「不行」的指令。
雖然可能有許多原因,
不過其中最典型的,
便是「接受我的想法等於愛我」的想法。
他們以為別人不能接受我的意見,
就是不愛我,甚至以此作為驗證疼愛的標準,
試圖徹頭徹尾貫徹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一直以來
都以物質獎勵解決對孩子的愛,
或是毫無原則地答應孩子的要求,
孩子或許會以為這樣才是常態,
因而無法接受挫折或被拒絕的情況。
反之,也有過度否定或反對孩子要求的情況。
有些父母就算孩子言之有理,
也不肯聽聽孩子的話。
孩子聽到父母說「不行」
很容易感覺難過
當父母過度否定孩子的要求時,
孩子將會以父母接受或否定自己的想法為標準,
試圖判斷對方愛不愛我,
因此只要聽到「不行」,
就立刻湧上難過的情緒。
過度敏感的孩子
也無法冷靜地接受「不行」的回應,
這在後文將會提及。
「不行」一詞帶有些許的專斷,
讓孩子很容易將這句話視為攻擊,
因此感到憤怒。
他們討厭從父母口中聽見這句話,
於是寧願為了頂嘴而頂嘴。
其實,教養敏感的孩子並不容易。
有許多父母因為厭倦回應孩子的反應,
盡可能不過度刺激孩子,
結果反倒採取過度包容的教養方式。
然而如此一來,
敏感的孩子便無法習得明確的指令。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孩子,
要與他人和平相處,
就必須學習在這世上的生存法則。
告訴孩子:「媽媽愛你,
但也有不能答應你的事。」
當父母對敏感的孩子下達指令時,
必須像貼壁紙一樣,
先貼上一層底紙,再貼上壁紙。
換言之,下達指令前,
可以先溫柔地告訴孩子:
「媽媽很愛你,
但是也有不能答應你的事情。」
「媽媽不是在生氣。
因為有些事情一定要教你,
所以才對你說的。
媽媽很愛你,但是這件事不能答應你。」
這些話就像在孩子內心貼上一層底紙一樣。
接著下達指令時,口氣應稍微堅定,
才不會讓孩子受到太大的衝擊。
本文摘自《再也不當吼爸吼媽:
作者: 吳恩瑛 譯者: 林侑毅
出版社:三采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