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爭與不爭,
頭上看的都是同一片天空,
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想快樂其實很簡單!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人生其實是場修行,修一顆心
一顆不汙不垢、淡看浮華的平淡、平和、寧靜之心,
道教教義中「不爭」是種順乎天理而不強求的原則,
這份原則,天地萬物運行或者為人處世都必須遵循。
《老子想爾注》說:
「聖人不與俗人爭,有爭,
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與之共爭乎?」
並指出:「求長生者,不勞精思求財以養身,
不以無功劫君取祿以榮身,
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與俗爭」
柔弱不爭是修養自我的教義
太上老子從對自然界的觀察思考和分析中,
深刻闡述「柔之勝剛,弱之勝強」之道,
所以「道」以柔弱為用,道教徒通道而後學道,
以柔弱的教義思想規範和修持自己,非常之必要。
《道德經》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即天地萬物之運行和人的行為都應順乎自然天理,
此種不強求的思想也與自然無為的教義十分相近,
所以,又衍生出「無為不爭」之說法。
學會平淡,便能看淡榮辱得失
從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
學會平和,便能適時清掃心靈污垢,
讓腳步越加輕盈,享受詩意般的人生。
在我們人生的這趟旅行中,
若能讓心境不被灰暗的煙塵覆蓋,
若能用平和寧靜的心態向前邁進,
那些得不到的物質或念想引起的重負自然變輕了,
如此,人生這趟旅行,我們走得豈不更輕快愉悅?
人生看淡的事情越多,
便會少去更多的煩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簡單的做人,
不沉迷於幻想,
不茫然於未來,
走今天的路,過當下的生活,
自然而從容,豐潤底蘊,洗盡鉛華,
這才是人生大智慧。
坎坷泥濘,委屈憂傷,
寂寞痛苦,歡喜惆悵,
始終懷著一顆平和的心,微笑著去面對,
苦樂人生,能不卑不亢,亦不彷徨失措,
人生看淡的事情越多,
可能會少些做人的歡樂,
然而卻因心境的簡單平和,
而少去更多的煩惱。
平淡使人簡單;簡單又使人快樂
只有活得平淡,
心平氣和地對待一切得失,
珍惜上天的賜予,
做好當下自己該做的事,
我們的內心才能裝下滿滿的幸福。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