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成性的父母,只會用自己「毫無原則」的愛,把子女養成社會敗類罷了...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1-29 16:41
  • 更新:2018-07-17 09:18

溺愛成性的父母,只會用自己「毫無原則」的愛,把子女養成社會敗類罷了...

(圖/shutterstock)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其他人,

以及整體社會環境,

所以一個家庭裡出來的幾個孩子,

往往差異也很大。

 

但是,父母可以做的是,

當孩子根本不尊重你,

不知感恩的時候,完全可以停止付出,

讓子女知道你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晚情

微信公眾號:傾我們所能去生活(ID: wanqingdepingtai)

 

最近網上有篇文章挺熱門的,

《父母最心寒的是:

子女一邊依賴,一邊嫌棄》:

已經退休在家的王姨,

為了照顧女兒冰兒,

以及替女兒帶外孫,

放棄了安逸的晚年,

離開老伴去了北京,

可是在帶孩子的問題上,

被女兒百般嫌棄,

受了很多委屈,

最後一怒之下回了老家。

 

於是,女兒女婿就抓瞎了,

請保姆怕遇到黑心保姆,

入幼兒園,

又被頻發的虐童案嚇到了,

辭職在家帶娃,

又捨不得正在上升的事業。

 

最後,

走投無路的冰兒夫妻帶著孩子來給王姨道歉,

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王姨又乖乖回北京去幫女兒帶孩子了。

 

多一點感謝,

別把父母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文章講述了一個社會縮影:

很多成年子女,

在生活上依賴父母,

比如讓父母帶孩子,

幫忙做家務等,

但同時又嫌棄父母帶孩子帶得不好,

家務做得不稱自己的心。

 

替父母們感到委屈:

我們犧牲了晚年生活,

可是依然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與感恩。

呼籲當下的年輕人要多尊重、感恩父母,

不要讓他們一邊付出,一邊心寒。

 

依賴卻又百般嫌棄,

換來的只是父母的心碎

文章的出發點是好的,

說的也是社會現狀,

放眼我們周圍,

這樣的子女真的比比皆是。

沒人幫忙帶孩子,

怪父母公婆自私只顧自己,

並且發狠話:

你現在不幫我帶孩子,

老了就別指望我養老;

 

買不起房子,

嫌父母太窮,

給不了自己太多助力;

而更令人心寒的是,

有的父母已經傾盡全力付出了,

子女依然不滿:

買房出了首付,子女嫌棄,

一輩子才攢了這麼點錢,真沒本事;

起早貪黑幫子女帶孩子,

被嫌這裡不衛生,

那裡不科學。

 

父母的委屈無人懂,

但放任孩子這樣不尊重人,

卻是不值得同情的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見女兒兒媳嫌棄

母親婆婆帶孩子帶得不好,

有時候我在想,

我們年輕人基本都上網,

而我們的上一代,

會上網的人比較少,

如果讓她們全部都上網來吐槽一遍,

相信她們的委屈和不滿,

不會比女兒兒媳少。

 

所以,很多人替父母們委屈不平,

指責當下的年輕人太多白眼狼。

從表面上看,

這些拼命付出的父母確實很可憐,

可是,我坦白說一句:

我並不同情這樣的父母。

 

我們總是過於強調現象,

卻很少深思現象背後的原因

我只想問一句:

這些不懂感恩的白眼狼是誰養出來的呢?

我們總是過於強調現象,

卻很少深思現象背後的原因。

給大家講個我跟踪了 10 幾年的案例吧!

 

 

十幾年前,在群裡認識了 W,

她有個上初中的兒子

她在群裡的一大主題就是抱怨兒子沒良心。

W 是個賢妻良母,

做得一手好菜,很樸素,不愛打扮,

從事文員工作,

當時拿著一千多一個月的薪水,

兒子基本是她照顧的。

 

但兒子一點都不尊重她

嫌她沒出息,

打扮得太老土,

比不上他班裡其他同學的媽媽。

W 一邊抱怨一邊拼命給兒子做好吃的,

她半是不平,半是得意地告訴我們:

兒子雖然老嫌棄她,

但是對她做的菜特別喜歡,

每次都能吃三碗飯。

 

但 W 不介意,

依舊溺愛孩子

所以,每到週五,

她都習慣在群裡發她早上去買了什麼菜,

晚上打算給兒子做什麼好吃的。

當時,群裡有的人看不過去,

說:如果我是你,我什麼都不給他做,

一邊吃一邊嫌棄,根本寵壞他。

W 立刻說:

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孩子不管怎麼樣,

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吧,

哪裡狠得下心來?

 

總是找理由避而不見,

直到有需要才出現

於是,一晃好幾年過去了,

W 的兒子上了大學,

是本地的大學,大一就交了女朋友。

W越老越想念兒子,

老是想去看兒子,

但能看到的次數非常有限,

兒子基本避而不見,

不是說自己在自習,

就是說不想出來,叫她回去吧!

 

哪天你兒子對你無所求,

還能關心你,那才叫真的關心

每次在兒子那裡碰了壁,

W 就會上群裡訴說自己的委屈,

群裡有人說:

既然你兒子這麼不想見你,

你乾脆連生活費都別打了。

 

W 大概真被傷到了,

一個月沒給兒子打生活費,

但我根本不看好她。

果然,基本從來不給她打電話的兒子,

主動給她打了電話,

還在電話裡慰問了她,

W 當天下午就給兒子打去了兩個月的生活費。

 

她在群裡得意地告訴我們,

兒子學會關心她了,

我一邊對著屏幕翻白眼,

一邊打字:

什麼時候你兒子對你無所求,

還能關心你,才叫真的關心你,

傻子都知道他心懷不軌,

只是想要錢。

 

但 W 拒絕承認,

堅持認為兒子心裡有她

我們也只能搖頭嘆息,

我們都明白,

如果不是 W 的兒子現在還需要生活費,

他會來關心 W ?

估計要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

 

不管子女如何傷害自己,

稍微示點好,就立刻滿心歡喜

但這類父母最大的特點就是:

不管子女如何傷害自己,

只要他們稍微示點好,

就立刻滿心歡喜,不去深思了。

就如那篇文章裡的冰兒,

雖然提到了一家三口去道歉,

但那是建立在走投無路,

迫切需要母親繼續幫忙的基礎上才道的歉。

 

起碼我是看不到什麼誠意,

唯一看到的就是:

我得把我媽哄回來,

繼續幫我帶孩子。

如果冰兒覺得應該把晚年還給父母,

不繼續使用母親,

還依然道歉,那才看得到真誠。

但是這類父母根本看不清這一點,

所以文章裡寫道,

王姨乖乖地又回北京幫女兒帶孩子去了。

 

 

兒子一反常態的體貼關心,

與先前態度截然不同

W 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去年,她兒子大學畢業了,

兒子對她一反常態,

不但態度很好,

還時不時地給她買禮物。

那段時間是 W 最幸福的日子,

她經常在群裡說,

前天兒子給她買了件大衣,

她都說別花錢了,

兒子還是堅持給她買;

 

昨天兒子給她買了個枕頭,

讓她睡覺舒服點,

今天又給她買了什麼什麼。

W無比欣慰地說:

總算還有點良心,沒有白養了他。

我卻有不好的預感,在 W 眼裡,

那是兒子突然就懂事了,孝順了。

在我看來,一個沒良心了二十幾年的兒子,

突然對我很好,我覺得無事獻殷勤,

非奸即盜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W在興頭上,

我也不會去潑她冷水。

 

瞬間明白了,她兒子之前

對她的殷勤別有目的

大概一個月後,

W 在群裡問我們,

她兒子打算結婚,

她母親之前給她留了個小房子,

雖然房子舊了點,但地段很好,

她原本打算裝修一下給兒子用的。

但兒子希望她把這個房子賣了,

再貼點錢,買個大一點的新房,

寫他的名字。

 

我們都瞬間明白了,

她兒子之前對她的殷勤,

全部都是衝著她的房子來的,

W 自己也意識到了,

否則不會在群裡問我們怎麼看?

但她不願意承認兒子這麼現實。

 

敵不過兒子的甜言蜜語,

最終還是妥協

大家勸她不要把房子給兒子,

這樣的兒子靠不住,

W 表示自己會考慮大家的意見。

另一位群友私下跟我說:

看著吧,W 根本不是她兒子的對手,

房子過不了多久,

就是她兒子的了。

 

W總說她老公很渣、兒子沒良心,

卻從沒反思過自己的性格與做法,

就是培養渣男和白眼狼的最佳土壤

果然,僅僅三天後,

W 就無比甜蜜地告訴群友們,

她決定把房子賣了給兒子換新房,

因為兒子跟她說,買了大房子後,

如果他爸爸對她不好,

就立刻把她接過去,好好享清福。

 

我本不想破壞 W 的幸福感,

但還是沒忍住:

那你最好先問清楚你兒子,

是請個保姆好好伺候你的一起住呢,

還是你買菜做飯帶孩子,

免費給他們做保姆的一起住。

 

W 不以為意,

開玩笑說我別是嫉妒她吧,

我一口氣差點沒提上來,

只是在心裡感慨:

這世上真有這麼多癡情的父母嗎?

完全看不出自己孩子的本性?

 

 

別人對待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這一點,適用於任何關係

所以,當我一路看了 W 的故事後,

再聽到那些經常抱怨孩子沒良心,

轉身卻繼續為子女拼命付出的父母,

我真心同情不起來。

要知道,

別人對待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這一點,適用於任何關係:

夫妻、朋友、同事、親子等。

 

尤其是溺愛成性的父母,

根本沒有教會子女感恩、尊重

說難聽點,反正對你不好,

你也依然願意一廂情願地付出,

那又何必費心費力地對你好呢?

要知道,摒棄劣根性的人根本不多。

尤其是這些父母,

他們根本沒有教會自己的子女,

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尊重,

他們只是用自己毫無原則的愛,

把子女養成了白眼狼而已。

 

當然,子女沒良心,

也並不能完全怪父母

因為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其他人,

以及整體社會環境,

所以一個家庭裡出來的幾個孩子,

往往差異也很大。

 

但是,父母可以做的是,

當孩子根本不尊重你,

不知感恩的時候,

完全可以停止付出,

讓子女知道你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保有底線,才不會被予取予求,

利用完卻隨意丟棄

可是這類父母往往沒有讓

孩子了解到這件事,

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

父母怎麼可能跟子女計較呢,

哪有父母不管子女的呢?

然後一邊抱怨,一邊付出。

 

所以,

任何一種不對等的關係,

本質上都符合一句話: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與人無尤!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本文授權轉載自 傾我們所能去生活,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Winni)

 

晚情:作家,編劇

雲意軒翡翠創始人, 著有《做一個剛剛好的女子:不攀附,不將就》,

新書《做一個有風骨的女子:不迎合、不媚俗》、《純真如你》正在熱賣中。

微博@晚情的小窩,個人公眾平臺:傾我們所能去生活(wanqingdepingtai)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