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nny喬
有的時候,
不是因為怕出鋒頭而選擇低調,
不是因為秉持「低調就是最高調的炫耀」,
而是不敢隨意班門弄斧,
因為你不知道真正的大師是誰,
而大師也不會告訴你。
因此即使知道自我包裝的重要性,
我也不想去冒險。
因為沒有人會告訴你,
你自以為是的樣子有多可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最近,
被朋友拉進她的英語學習群
她在美國待了五年,超級學霸,
英語雖然不是母語,
但絕對比市面上一般的英語老師水準高。
所以,我一直說服她開微課,
一來她靠得住,二來賺點外快,
不受地域限制,
還能時不時給大家分享點美國生活感悟。
她這個學習群是做課前動員用的,
一來用免費試聽招招人氣,
而來也讓大家瞭解一下老師的水準。
很多熟人朋友幫她宣傳,
課程比我想像得火爆。
沒想到,第一天就遇上了不小的困難。
同學們正聊得歡
一位姑娘突然發來一個短語
說在美劇裡看到不知道什麼意思,
想問問老師。
朋友回答說沒聽說過,可能是俚語,
可以幫她去問問美國朋友。
姑娘一聽,發了個鬼臉,
打出一行中文,接著說了一句:
這個在美國很常見哦。
群裡瞬間沉默了。
我倒吸一口冷氣,
背後仿佛有一群烏鴉默默地飄過。
朋友心大,沒有把她踢出去,
接下來的一整天,只要她一出現,
任何話題都無法繼續下去。
即使大家檯面上沒說,
但私下已默默將你排除
我以為只有我覺得這人有病,
沒想到很快幾個小群裡就開始 diss 她。
大家的結論出奇的一致,
人越無知,越想表現得什麼都知道,
可這樣子真的挺可笑。
我想,一定還有一大批人
連 diss 她的興趣都沒有,
只會默默走開,巴不得永不相見。
後來,每次看她在群裡揮灑自如地秀英語,
我就無奈地歎氣,
永遠不會有人告訴你,
你自以為是的樣子有多可笑,
大家只會在背後偷偷地笑。
因為寫作的關係,
認識了許多喜歡寫作的人
文章這東西本來就是見仁見智,
大家轉發到投稿群裡,
無非是讓編輯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轉載。
可總是有些人,沒分寸,情商低,
總喜歡在不合適的時間說不合適的話。
一種是總喜歡跳出來指點江山,
評論一下別人文章的。
另一種是,一看見別人得到讚賞,
就忍不住王婆賣瓜的,
一次兩次也就算了,每次都這樣,
就難逃自以為是的評價。
愛批判他人的人,
只會為人詬病
通常不會有人回復,
但我估計吃瓜群眾們一邊樂呵呵地看
一邊默默地把這人列入病人名錄。
這件事,可能根本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
但絲毫不妨礙人設的崩塌。
陌生人或許這樣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可如果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
就更尷尬了。
同事圈裡也有
一個話題終結者
只要一開口,一定把人噎個半死。
領導有一次表揚了
某個同事的PPT做的非常精美,
文字精煉,思維縝密。
他突然來了一句,
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啊,
比如這裡那裡,然後點評了良久。
站在旁邊的老闆聽得一臉懵,
完全不知道怎麼回。
同意吧,剛受了表揚的同事心裡彆扭。
反對吧,顯得特別不虛心。
只好打岔,不痛不癢地
說了一句「以後大家一起努力」。
自以為是的人:
是最扛事的朋友,
也是最低風險的對手
一個腹黑的朋友曾經跟我說,
他特別喜歡和自以為是的人交往。
這些人是最扛事兒的朋友,
也是最低風險的對手,
和他們在一起,
你從來不擔心自己出錯,
你也不用費勁心思地去打敗他們,
只要給他一個舞臺,
他自己就找不著北了。
所謂情商低,
無非就是見識少又不虛心
很多人說,這些人就是情商低啊。
我同意,但往深究,
所謂情商低,
無非就是見識少又不虛心,
心裡只有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其實這種自以為是背後深深的自卑,
誰都懂。
越沒有,越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
一個人哪怕學問再好,能力再強,
也彌補不了自以為是的短板。
說起方法論,我最佩服孔子
經常有人問,遇到這種人怎麼辦。
曾經聽過一個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在門外掃地,
有一個客人來了,
問他:「你是誰?」
孔子的學生驕傲地說:
「我是孔子的學生。」
客人說:「那我問你一個問題。
一年有幾個季節?」
孔子的學生心想,
這種白癡問題,也要問,
但礙於面子,還是說了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
「您搞錯了。一年只有三季。」
兩個人爭論了半天,
還打賭如果學生輸了,
就給客人磕三個頭。
有時吃點小虧,
反而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爭端
結果,孔子從屋裡出來之後,
學生急忙問,一年到底有幾個季節。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
斬釘截鐵地說:「一年有三季。」
學生傻了,
心不甘情不願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之後,學生問老師,
為什麼要這麼說。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
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螞蚱,
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
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
你說一年有三個季節,他就滿意地走了。
你說一年有四季,他要和你吵個沒完。
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世上最大的羞辱不是罵你,
而是看穿卻不拆穿你
原來,孔子才是高端黑的鼻祖。
世上最大的羞辱不是罵你、打你、折磨你,
而是看穿你卻不戳穿你,
然後點頭哈腰揮揮手,
來上一句:「您說得都對。」
這幾個字,瞬間拉開了兩個人的層次。
更可怕的是,
作為當事人的你可能一無所知,
還覺得自己挺不錯的。
寧和明白人吵架,
不和糊塗人說話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
寧和明白人吵架,不和糊塗人說話。
什麼叫明白?其實特別簡單,
就是知道自己活在一個狹隘的世界裡,
然後願意看見更大的世界。
可做起來不容易。
與其說
「低調就是最高調的炫耀」
不如說是不想惹事生非
經常有人問我,你怎麼這麼低調。
說真的,不是因為
「低調就是最高調的炫耀」,
而是特別怕自己露怯,
除了敢和最親的人吹吹牛,
不敢在誰面前班門弄斧,
因為你不知道誰是大神,
大神也不會告訴你。
所以,
即使知道自我包裝的重要性,
我也不想去冒險。
因為沒有人會告訴你,
你自以為是的樣子有多可笑。
作者:Jenny喬, 自由撰稿人,
用女人的方式生活,用男人的方式思考。
理性成功、感性成長,
微信公眾號:Jenny喬。
新書 《願你盛得下悲傷,也輸得出力量》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得自己:
- 養人3年,記3天;餵狗3天,記3年
- 閉嘴,是最缺的教養!會說話 是能力,但「不說」是更高的智慧...
- 一次採訪,下跪 3 次!董卿:想要別人尊重你,靠的是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 台灣人什麼都要「吃到飽、高CP」是因為貪婪?她道出「貪吃文化」背後 可悲的台灣社會
- 活著,不需要討好 任何人,尤其是朋友!Sandy吳姍儒:學會劃清界線,「討好」不是你的責任!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