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在上週
大立光 ( 3008 ) 公布財報後,
亮燈漲停,
電子族群全面大反攻,
各股止跌翻揚,
外資也漸站往多方買超,
使台股指數走勢轉強,
重新站回短期均線之上。
牛市從 2017 年繼續走向 2018 年
去年是一個台股豐收的一個好年
各股盈餘都有創新高的趨勢
台股龍頭大立光去年第 4 季
繳出毛利率、稅後淨利、EPS
三項新高成績單,
合計去年獲利高達 259.76 億元、
年增 14% 重返成長軌道,
全年 EPS 也以 193.66 元,
刷新台股紀錄。
2018 年布局 仍應以電子股為主
安聯投信表示 2018 年布局
仍應以電子股為主,
但在挑選上
以是否具備成長性為最大原則。
目前科技業正在走新的路,
在人工智慧(AI)、物聯網、
醫療科技及金融科技等驅動下,
不僅應用更廣泛,
也提供新的獲利成長動能,
因此 2018 年科技業
所帶動的高速增長仍將持續。
而在科技產業面又有哪幾檔
是在快速成長呢 ?
你又該怎麼挑 ?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 台積電 ( 2330 )
1. 公司簡介
台積電成立於 1987 年 2 月 21 日,
是全球第 1 家也是全球最大的
專業積體電路(IC)製造服務公司,
專門提供客戶
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技術服務。
近期外資圈主要看好物聯網、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領域,
將持續推升高效能運算需求,
且是繼智慧型手機後的最重要商機,
台積電必然不缺席。
瑞銀證券指出,
機器學習至 2021 年
整體市場規模將來到 350 億美元,
若加上通用伺服器 CPU,
規模上看 170 億美元,
晶圓代工從中獲得的商機可達 80 億∼ 120 億美元,
比先前估計的 70 億美元更高,
預期台積電受惠程度最高。
花旗環球證券也認為,
蘋果新機使用的 A11 應用處理器
由台積電提供,
已可提供生物辨識 3D 感測機器學習,
這類功能持續推升
對晶圓代工尖端製程的需求。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公司獲利能力良好
從毛利率、營益率
每股盈餘來看這家公司,
近年來平均是上升趨勢,
可以知道這家公司獲利能力
相當不錯,
現金股利也是年年創新高。
3. 投資展望
法人看好獲利成長
估今年每股盈餘到達 14.61 元
台積電高階製程地位領先,
2017 年 10 奈米
預估全年營收占比 10 %,
換算第 4 季 10 奈米營收占比 25 %,
量產速度驚人,
代表蘋果 A11 晶片拉貨強勁。
7 奈米預估 2018 年量產,
將是一個長壽製程,
貢獻將勝於 28 奈米,
且由於 7 奈米設備與 10 奈米重複,
預期將縮短學習曲線,
量產初期毛利率也會高於 10 奈米。
法人預估,
台積電 2017、2018 年每股盈餘
分別為 13.16 元、14.61 元,
成長動能尚無疑慮,可逢低布局。
(二) 大立光 ( 3008 )
1. 公司簡介
大立光為全球智慧型
手機鏡頭龍頭廠商,
主要生產應用在手機等
行動裝置的塑膠鏡頭,
產品包括照相手機鏡頭、光學滑鼠、
隱形眼鏡等光學零組件設計與製造。
以鏡頭出貨量比重來看,
千萬畫素鏡頭約占 70 %∼ 80 %,
800 萬鏡頭約占 10 %∼ 20 %,
500 萬鏡頭約占 5 %∼ 10 %。
2017 年手機雙鏡頭應用的趨勢
越來越明顯,
下半年新款 OLED 機種亦搭載雙鏡頭,
法人預期,
iPhone 雙鏡頭滲透率
將由 2016 年下半年約 30 %,
一舉提升
至 2017 年下半年的 60 %∼ 70 %。
此外,
其餘廠商也陸續推出高規格雙鏡設計,
使千萬畫素需求維持成長,
預期整體雙鏡市場在今年將持續放量。
除了雙鏡頭等題材持續之外,
3D 感測鏡頭的題材也開始發酵,
這類鏡頭規格不低,生產有一定難度,
尤其 2018 年若後感測鏡頭導入,
鏡頭規格將會更高,
突顯未來大立光仍將占有一席之地。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公司獲利能力良好
從毛利率、每股 EPS
還有稅後權益報酬率來看,
近五年平均趨勢走揚,
可以知道大立光近五年,
獲利能力是相當好的,
現金股利更是節節高升。
近期大立光股價出現明顯拉回修正,
外資目標價看法也不一。
花旗、德意志
都給予大立光「買進」評等,
目標價分別為 6,260 元、6,400 元,
不過麥格理證券
則給大立光「低於大盤」評等,
目標價只有 3,000元。
3. 投資展望
估大立光
今年每股盈餘達 305.99 元
預估 2018 年每股盈餘 305.99元
整體市場需求仍不弱,
且長期而言,3D感測鏡頭逐漸發酵,
2018年如果進一步導入後置3D感測鏡頭,
可望帶起新一波成長動能,
對大立光當屬正面題材,
預估大立光 2018 年
每股盈餘為 305.99 元,
可留意逢低分批布局時機。
文章繼續 ↓ ↓
------------------------------------------------------
2018 年了,你必須搶先知道...
✓ 這 6 檔趨勢股漲最兇
✓ 可以長抱的 6 檔基金
✓ 8 檔長期大賺的科技股
最新一期 Money錢 12 月號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線上立刻搶購>>贈送 599 元理財寶抵用劵
------------------------------------------------------
文章繼續 ↓ ↓
(三) 台達電 ( 2308 )
1. 公司簡介
台達電成立於民國 64 年,
以製造繞線式磁性元件起家,
為全球磁性及散熱元件重要供應商,
並以此核心技術延伸發展,
生產電源供應器,
成為全球最大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商。
主要產品分為三大類,
一是電源及零組件
(包括交換式電源供應器、
零組件、風散與散熱等),
二是能源管理
(包括太陽能、風能、通訊電源、
不斷電系統、工業自動化、車用電子等),
三是智能綠生活 (包括視訊、LED 照明、
電子紙、語音辨識、雲端運算、
網路通信等)。
以營收比重而言,
電源及零組件占比約 53.13 %、
能源管理 27.01 %、
智能綠生活 19.07 %。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以獲利能力來看,
營收以及毛利年年創新高,
代表產品收益品質良好。
但以營業利益率來看,
因為轉型尚未完成,
營業費用還是會繼續維持高檔。
法人指出,
台達電 2017 年第 4 季營收
可維持第 3 季水準,
預估稅後淨利 50.36 億元,
較 2016 年同期微增 2 %,
單季每股盈餘 1.94 元,
2017 年全年每股盈餘估為 7.18 元。
3. 投資展望
產品組合結構沒有重大變化
營業利益短期難見到
明顯回升力道
台達電轉型尚未有成,
今年考量營業費用維持高檔,
預估每股盈餘 7.74 元。
雖然成長動能有限,
但台達電過去評價區間
約在本益比 17 ∼ 25 倍,
2018 年預估本益比修正至 17、18 倍,
已是歷史區間下緣,
對產業地位與前景、
財務體質等皆屬一時之選的台達而言,
下檔空間有限。
(四) 和碩 ( 4938 )
1. 公司簡介
和碩成立於 2007 年 6 月 27 日,
主要從事研發、設計、
製造電子產品及周邊設備與零組件,
結合 EMS 與 ODM 產業,
成為 DMS(設計製造服務)公司,
目前為全球前 5 大DMS廠商。
以 2017 年第 3 季營收比重來看,
資訊產品
(桌上型電腦、主機板、筆電)
占比約 12 %、
通訊產品
(智慧型手機與寬頻設備)約占 65 %、
消費性產品
(電視、遊戲機、平板)約占 15 %、
其他垂直整合業務
與策略投資占約 8 %,
客戶包括蘋果、索尼、思科、微軟、
華碩、宏碁等大廠。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法人預估和碩 2017 年
第 4 季營收較上季成長外
毛利率及營益率都可望回升
2017 年第 3 季在各產品均進入旺季下,
和碩消費性、資訊及通訊產品
都持續成長,
不過由於中國人力成本激增、
零組件價格高漲及
新品良率不佳等因素,
毛利率降至 3.4 %,
營益率也下降至 1.3 %,
每股稅後盈餘 1.41 元,低於預期。
法人預估和碩 2017 年
第 4 季營收較上季成長外,
毛利率及營益率都可望回升,
預估單季每股盈餘 1.85 元。
3. 投資展望
法人預估今年年增率達 5.5 %,
稅後每股盈餘增加至 7.65 元
近期和碩股價出現回檔修正整理,
主要原因應是 2017 年 3 季財務報告
不如市場預期,
加上市場對於 2018 年
iPhone 銷售預估狀況尚有雜音,
位於下游組裝的相關蘋概股股價
多半出現修正。
不過以 2018 年預估本益比來看,
目前和碩 PE 僅有 9 倍左右,
下檔空間應屬有限。
(五) 智邦 ( 2345 )
1. 公司簡介
智邦科技成立於 1988 年 2 月,
主要從事企業級與
電信級高速乙太網路交換器、
無線區域網路產品、寬頻產品、
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業務。
公司早期主要
替品牌廠商進行純硬體代工,
近年來公司轉向與軟體廠商合作
或配合客戶本身設計的軟體,
直接提供終端客戶軟硬體整合性產品。
以營收比重來看,
網路交換器占比達 66 % 為最大宗、
接取設備約占 14 %、
無線網路設備占比 5 %、
寬頻網路設備與其他占 15 %。
智邦針對臉書的 OCP
(Open Compute Project,
開放運算計畫,即公開資料中心規格,
提供硬體製造商
更公開透明的生產依據),
已推出 10 G、40 G 及
100 G 解決方案,
其中的 100 G 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已是台廠技術領導者。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公司獲利能力良好
從毛利率、每股 EPS
還有稅後權益報酬率來看,
近五年平均趨勢走揚,
可以知道智邦近五年,
獲利能力是相當好的,
現金股利更是節節高升。
法人估計,
目前 100 G 解決方案已是智邦
在資料中心交換器出貨的大宗,
預計 2017 年營收占比達 40 %,
下一世代 200 G 及 400 G 產品
預計於 2018 年推出。
此外,
智邦在資料中心交換器的
主要客戶為臉書與亞馬遜,
且已經切入中國的百度,
目前已經小量出貨,
至於 Google 谷歌方面則尚無佳音。
3. 投資展望
法人看好今年每股盈餘達 5.96 元
可留意逢低布局時機
受惠交換器出貨成長,營收穩定攀升,
市場看好智邦第 4 季營收
有機會挑戰 90 億元,再創新高,
以 2017 年 10 月近 29 億元、
11 月逾 33 億元的營收來看,
12 月營收只要有 28 億元水準,
即可突破。
法人預估 2017、2018 年每股盈餘
分別為 4.88 元、5.96 元,
可留意逢低布局時機。
(六) 臻鼎 ( 4958 )
1. 公司簡介
臻鼎科技是 2006 年 6 月
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境外控股公司,
前身為鴻勝科技,
於 2011 年 7 月更名為臻鼎。
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
及銷售各類印刷電路板,
產品包括
各種規格硬質印刷電路板(RPCB)、
軟性印刷電路板(FPC)、
高密度連接板(HDI)
及IC載板。
以營收比重而言,
軟板占比約 75 % ∼ 80 %、
其他各類合計約占 20 % ∼ 25 %。
臻鼎在印刷電路板產業當中
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是鴻海集團旗下 PCB 廠外
(主要股東鴻海富士康
持有 42.87 % 股權),
在全球 PCB 廠當中
更是排名第 2 名的主要廠商。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在公司獲利能力上
近五年來看是不平穩的。
法人分析,
2017 年下半年美系客戶機種改款,
新產品高階板增加,
總用量增加數片至 26 片,
並持續向細線距移動,
有利於產品組合改善。
3. 投資展望
法人預估
臻鼎 2017 年年末產品組合再改善
2018 年會再進一步成長
因產能利用率提升、產品組合好轉,
2017 年第 3 季營收 314 億元,
季增 99 %,年增 42 %,
毛利率為 16.5 %,
單季稅後每股盈餘 2.12 元。
法人預估,
臻鼎 2017 年第 4 季產品組合再改善,
營收將較第 3 季增加逾 2 成,
年增也將達 3 成,
預估單季稅後每股盈餘 3.09 元。
預估 2017 年每股盈餘 5.89 元,
2018 年進一步成長至 7.07 元,
可逢低布局。
(七) 樺漢 ( 6414 )
1. 公司簡介
鴻海為最大股東
有利持續擴大事業版圖
樺漢科技成立於 1999 年 7 月,
為鴻海轉投資的 POS
(point of sale,端點銷售,
例如收銀機系統)廠商,
產品包括 POS 系統、ATM 系統、
工業控制系統、車載系統、
人機互動式產品和
其他周邊如處理器、記憶體等產品。
目前樺漢最大股東為鴻海集團,
持有逾48%股權。
樺漢 2015 年成立樺鼎精密子公司
切入機箱機櫃等事業,
2016 年轉投資 Kontron 加拿大子公司
KCI、S&T,產業版圖持續擴大,
以維持高成長目標。
2. 近五年營運成果
公司獲利能力良好
以營收、毛利率
以及每股盈餘來看,
近年來平穩上升趨勢,
可以知道這間公獲利能力佳,
現金股利也是逐年高升。
法人預估樺漢 2017 年營收 327 億元,
年增率逾 1 倍,毛利率 26.4 %,
營業利益率 4.9 %,
稅後獲利 10.63 億元,
稀釋後每股盈餘 13.08 元。
3. 投資展望
外資對於樺漢投資評等頗為一致
予「買進」或「優於大盤」評等
展望 2018 年,
樺漢 S&T 營收目標 10 億歐元以上,
毛利率中期目標 40 %,
預估稅後淨利 0.48 億美元,
可歸屬樺漢淨利台幣 4.13 億元,
貢獻每股盈餘約 5 元。
法人評估
今年樺漢合併 S&T 營收達 540 億元,
稅後獲利 14.76 億元,
預估每股盈餘 18.16 元,
成長動能明確,可逢低布局。
(八) 聯亞 ( 3081 )
1. 公司簡介
聯亞光電成立於 1997 年 6 月,
主要生產光通訊元件
雷射二極體(LD)
及檢光器(PD)磊晶片,
擁有雷射產業上游關鍵材料及
二次磊晶服務,
可縮減客戶產品開發時間,
為大中華地區主要的高階(2.5Gbps/10Gbps)
專業光通訊 LD 磊晶廠。
雷射二極體在生產良率上
具有相當的技術瓶頸,產業門檻極高,
目前雷射磊晶大多掌握在國際品牌如
Mitsubishi、Avago 等大廠手中,
而聯亞為專業雷射二極體磊晶廠,
尤其是在光通訊的發射端部分,
具有指標性的產業地位。
2. 近四年營運成果
以獲利能力分析,
近年來指標有相對波動,
但對投資人來說
現金股利方法還是相對其餘指標比較高。
3. 投資展望
看好自駕車未來商機
法人預估今年年增率 35 %
投資人優以長線作為投資方向
除了光通訊及資料中心領域外,
聯亞也開始跨入自駕車 LiDar
(是「光」和「雷達」的組合詞,
即透過光來測量距離,
有如自駕車的眼睛)
的新應用市場,
雖然認證期可能會長達 1 ∼ 2 年,
不過由於 LiDar 為自駕車的重要技術,
未來商機相當龐大,
為長線值得期待的成長動能。
法人估聯亞 2017 年營收 20.07 億元
每股盈餘 7.21 元,
2018 年營收年增 35 % 至 27.02 億元,
每股盈餘 12.83 元,
可逢低布局。
結論
電子股在 2017 年年末雖表現落後大盤
但對於這些科技產業宜長線操作
投資人需要隨時保持彈性
了解市場商機以及局勢
放眼未來
堅持到最後的會是贏家 !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高手🔥
現在加入好友
獲得股市、財經最新消息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